2010年9月12日 星期日

翁啟惠︰獨厚電子業 經濟難成長


中研院院長翁啟惠,昨天批評政府產業發展政策,他認為,五十年來台灣經濟「穩定下滑」中,產業單一集中在電子業,商業模式以代工為主,卻無法創造經濟持續成長,人才供應與產業需求有落差,政府決策沒有前瞻性,「沒有長遠規劃。」


50年來經濟穩定下滑 政策無前瞻性


翁啟惠昨出席前瞻社、工商建研會及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共同舉辦的「強化前瞻體系.提升台灣競爭力」論壇,以「突破台灣現狀」為題發表演講。他表示,台灣雖有十七項產品產值全球第一,值得驕傲,但多為電子產品,台灣經濟五十年來呈現「穩定下滑」,代工為主的電子業為何無法創造持續性的經濟成長,「這是不是我們永續發展的商業模式」,值得深思。

如果電子業無法持續推升經濟成長,台灣的下一步又將如何?翁啟惠說,台灣面臨的挑戰在於催生六大新興產業,如何提升服務業的附加價值,以及開發能源與生物科技,並加以產業化,如何建立新的商業模式,以及配合國家發展來培育所需人才。

籲發展能源生技 提升服務業附加價值


翁啟惠指出,培育人才與發展基礎研究是相當重要的,進入知識經濟時代,政策必須從法規、環境、人才等進行通盤考量,目前學校所培養的人才與產業需求出現落差,教育做得還不夠,甚至科技發展與學術研究各走各的,這不利於國家發展。

翁啟惠建議,從人口結構變化及科技進展趨勢來看,台灣可從基礎研究逐漸發展到初級臨床研究,創造出新的商業模式,從疾病治療,升級為預防醫療與促進個人健康,他指出健康產業的產值達六兆美元,台灣應從研發的角度來發展新產業,而政策形成,學術界應扮演重要角色。

會後,翁啟惠接受記者訪問表示,政府決策的形成缺乏前瞻性,問題發生了才想要解決,是「急就章的措施」,學術研究與產業脫節,頂尖大學一味追求學術地位而忽略社會責任,是很可惜的。

經濟部:新產業發展 非一蹴可幾


針對翁啟惠的建議,經濟部次長黃重球表示,這正是經濟部長期以來的施政方向,而經濟部也早已一步一步在做。黃重球說,新產業的發展並非一蹴可幾,而是要成熟後才能有效替代舊產業的產值與工作機會。他認為,即使是國光石化一案,也是採用最新的防治污染技術來加速國內既有石化產業的汰舊換新。

經濟部官員也說,新、舊產業的發展並不是「一刀下去就一分為二」,像要發展綠能產業,不論是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甚至是鋰電池等,其部分組裝的原物料也都是仰賴石化產業所生產出的塑料供應。




自由時報 2010/09/12 王珮華、林毅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