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日 星期四

當中國超越日本


今年第二季各國生產總值統計,中國已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強權,僅次於美國。而且由於中、日的經濟成長率差距甚大,中國是10.3%,日本才0.1%,未來幾年差距勢必擴大。這樣的數據在中、美、日三國都成為輿論焦點。


中國固然視之為「大國崛起」,但是,一般人民生活未見明顯改善,遂有「國富民窮」之譏。日本則自覺大勢已去,只能爭相預測巨龍翻身將對亞洲造成什麼影響,或者,猜測中國的發展勢頭將到達什麼地步。野村證券甚至大膽預估,中國的生產總值將在2020年之後超越美國。美國則是五味雜陳,對於中國大步追趕普遍不安,深恐失去世界龍頭寶座。8月28日,保守派大員齊聚華盛頓,號召數十萬民眾要「重塑美國」、「重塑榮耀」,隊伍綿延近兩公里。這樣的大聚會,彰顯美國在中國崛起的陰影下喪失榮耀感的焦慮。的確,根據199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福格爾(Robert Fogel)的說法,到2050年,中國經濟將佔全球生產總值40%,而美國將縮減至14%。

自1979年鄧小平提出「四個現代化」以來,30年間,中國從一個動盪貧困的國度躍升為舉世焦點,正在舉辦世界博覽會的上海,似乎已註定如同19世紀的倫敦和20世紀的紐約一樣,即將成為21世紀的世界首都。中國的發展模式有什麼奧秘?與日、美或歐洲發達國家的路徑有何不同?這已是當今最熱門的話題。

答案當然不能以所謂「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為滿足,但是,最顯而易見的差別是:日本的經濟奇蹟,基本上是二戰之後在美國指定的軌跡下完成,而且,從來不曾質疑過美國的霸權地位。美國的富庶,則是建構在軍工和金融兩大產業上,卻由於借貸上癮和軍事力量過度擴張,即使還有野心,也已力不從心。

相較之下,中國的發展既不同於日本,也與美國大相逕庭。中國雖然也相當依賴美國的市場和技術,但是和美國之間始終保持競合關係,對於美國的霸權長期保持在質疑乃至挑釁的狀態。中國的國民儲蓄率冠於全球,外匯存底高達2.4兆美元;國防年度預算雖然超過1千5百億美元,對外卻是始終擺出和平發展、不稱霸的姿態。亦即,總體來看,中國的發展似乎有一種「超穩定」的架勢,譬如其總體經濟規畫,面對全球金融海嘯,竟能以史無前例的內部投資安然度過;貨幣在穩定的控制下因勢微調;幾次工潮爆發之後,最低工資在幾個月之間調漲20%;最受詬病的醫療和退休保險制度已在建構之中。這樣獨特的發展模式,我們在與中國簽訂ECFA的同時,似乎也不該忽略它對台灣「經濟奇蹟」的挑戰。

台灣立報 2010/09/02 社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