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9日 星期四

交大與慈醫合作 致力神經醫學治療

交通大學與花蓮慈濟醫院為了研發更精進的神經醫學輔具,今天正式簽約合作,透過科學與醫學結合,造福更多患者。


人體植入裝置,大多運用在醫學治療,例如人工電子耳、醫治巴金森式症所使用的電子晶片。而交通大學在民國九十六年成立「智慧型仿生裝置研究中心」後,利用微電子刺激神經細胞技術,以達到改善利用癲癇等神經性疾病。而花蓮慈濟醫院在神經醫療方面的成果,在台灣有相當地位,因此雙方一拍即合,簽約合作。慈濟醫院院長林俊龍說

交通大學校長吳重雨表示,透過科學與醫學的合作,可以製造更多電子輔具,對於未來會有更多的醫療延伸跨院校的合作,可以說對人類相關疾病的治療,又跨進一大步。

中廣新聞 2010/09/09梁國榮


交大-慈濟協力打造神經醫學科學團隊

隨著醫療的發達與科技的進步,原本只存在於科幻小說中的人體植入裝置與技術,已經被應用在現實生活中,其中最為廣泛應用的,除了全球已經有十幾萬人植入的人工電子耳之外,就是常被應用於治療巴金森氏症等運動障礙疾病的深部腦刺激晶片,而為了更精準的治療患者,交通大學與慈濟醫院首度組成跨院校神經醫學科學團隊,於今日(9日)共同舉辦學術合作簽約儀式。

交通大學吳重雨校長表示,交大2007年成立『智慧型仿生裝置研究中心』,利用微電子刺激神經細胞技術,進而使細胞再生達到改善黃斑老化、色素性視網膜炎、巴金森氏症、癲癇及神經損傷患者等醫學應用面前進。與慈濟醫院的合作,不但建立了一個醫師與工程師的交流平台,促進生醫工程研究快速發展。也期望雙方的合作,實際運用在臨床醫學中,讓病患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促成這次學術合作推手之一的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內科辛裕隆主任表示,跨院校、跨領域的的合作,能促進學術交流與臨床應用的發展,讓有需要的患者能得到更好的醫療服務。目前已經與交大智慧型仿生系統研究中心等單位合作,進行整合型的研究計畫,目標要研發出更精準的定位模式以及深部腦刺激晶片。

9日上午,吳重雨校長與花蓮慈濟醫院林俊龍院長共同簽下學術合作協定,並且實地參訪花蓮慈院神經醫學科學中心等研究環境,以及各項研究設備。隨後舉辦「神經腦介面研討會」,介紹目前最新的醫療方式與趨勢,以及雙方目前合作研究的現況與未來。

台灣交通大學新聞組 2010/09/0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