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4日 星期四

為自己的將來預備無障礙空間


台灣西部都市普遍存在人行地下道,人行天橋的建築,這種建築反映了人不如車的思維邏輯,而十字路口的燈號設計也以車為優先,缺乏行人專屬的時段,導致行人過馬路險象環生;除此之外,主要交通運輸的樞紐,例如台鐵車站也幾乎都是地下道和天橋的建置。

過去幾年來,都市裡的人行地下道漸漸被填平廢置,人行天橋則被拆除,反映了人口老化的趨勢以及思維的改變。雖然行人重新獲得在馬路行走的權利,但是行人仍然走的心驚肉跳,小心翼翼,完全仰賴駕駛人的仁慈。


其實人人都有變成行人的機會,人人也都有變老、生病和變弱的時候,遺憾的是台灣的公共基礎建設與西歐和日本相比較,不僅嚴重不足而且觀念落後。先進國家的車站都有自動化扶梯或電梯設計,但是台鐵車站卻還是遍布五十年前的設計,因此常常可以看見旅客拖著大包小包,吃力地在人行地下道或天橋爬上爬下,更不難看到老人手足並用,以蝸牛的速度上上下下掙扎的悽慘鏡頭。

台鐵目前只有少數車站有電動扶梯設置,符合無障礙設施標準的車站仍然少的可憐,這樣的交通及基礎建設確實落後,需要大力改善,未來至少也應該達到目前高鐵車站的水準。

多年來,台北及高雄市的車禍統計數字都清楚地指出騎腳踏車死亡或在馬路上被車撞死的行人數目居高不下,其中尤其以老人居多。現代車禍賠償金額漸漸驚人,以上周高雄地院的一項車禍的判決為例,法院判決將人撞成頸椎受創,四肢癱瘓的駕駛和陽明海運公司須連帶賠償受害人一千七百四十四萬元,雖然法院替受害人伸張了正義,但遺憾已經造成,受害者怎麼樣也喚不回健康。

高額賠償金之外,一場車禍往往隱藏著難以計數的社會成本,例如救護車等急救體系的疲於奔命和健保的巨額支出,這些隱藏性成本和支出往往是一個人以百萬甚至是千萬單位計價的,因此注重安全,防患未然是最好的思維和策略。

最近一位十二歲罹患桿狀小體肌肉病變的陳婉坪和她的母親鄧芝蘭發起串連活動,號召百萬身障者與家庭為自己行的權益發聲,她們除了寫信給馬總統之外,也將參與「萬障權益聯盟」所發起的改善全台交通無障礙遊行,這項活動預計在十一月十三日走上街頭,要求政府改進台鐵的無障礙設備與服務。

陳婉坪從二歲半起就接受氣管切開術才能活命,現在她出門時必須乘坐輪椅,攜帶呼吸器、備用電池以及抽痰機,而馬總統也回應,承諾將全力改善台鐵,實現婉坪環島的夢想:「讓全國各地都有無障礙火車、無障礙捷運、更多的輪椅席、四通八達的低底盤公車…,全國的身障者、老人家、行動不便者都可以自由自在走出家門。」

陳婉坪所要求的只是現代文明社會的基本人權而已,我們支持陳婉坪無障礙空間的訴求不只是實踐社會正義而已,其實也是為自己將來老的時候著想,台灣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已經超過百分之十,預估二十年後,將佔百分之二十,正如日本今天的情況一樣。

行政院目前雖然有建構長期照護保險制度及照護系統的規劃,但是想要有更多,更快樂,來去可以獨立自如的老人,政府應該加速基礎建設,把台鐵車站裝上電扶梯則屬刻不容緩,也是近途。



台灣新生報 2010/11/04 社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