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幾年前,我讀了設計理論家Victor Papanek寫的《為真實世界而設計(Victor Papanek)》一書;作者在書中提出了「責任性工程(responsible engineering)」的概念,也就是說有某種類的工程案,是有利於所有利益相關者(stakeholder),而不僅只是讓股東(shareholder)們獲利。
這類公益性的工程就像是,應用廉價的材料替未開發區域製作一種不需要電力的冰箱(Papanek則舉了一種由腳踏車打氣筒發電的裝置為例子);以電子工程領域的案例來說,就像是開發對環境生態友善的通訊或是運算裝置,而不是像現在這些用後即丟、又會產生有毒物質的科技產品。另一個案例是開發可靠、低成本的醫療測試設備。
以上這些是讓工程師工作成為高尚職業(Noble Profession)的應用案例;也就是說,這些工作大致上是有益於全體人類的,不會犧牲某一部分人的權益來成就另一部分人的利益,或者是把資源浪費在那些用過即丟的吸引人小玩意上。
但是現在,工程師這個高尚職業卻蒙受屈辱、地位也卑劣化;那些被「用過即丟」的員工們,幾乎也都是從事於用過即丟產品的開發。這個產業所浪費的資源正累積到一個超高程度,而且遍及所有層面,包括人力、材料以及能源。
我希望可以看到的,是公益精神的復興;如果那一群群被用過即丟的資深工程師們,能夠自願以高深技術來製作他們始終想要製作的設計與產品,那該有多好?例如那些能幫助窮困與疾病者的裝置,以及能將人類生活提升到前所未有之高境界的產品。
我建議那些被裁員或失業的工程師們,能為了公益而選擇至少一個他們認為有益於人類項目,投入義務性的無償工作,且不只是起個頭而已,要能開發出一款可量產、低成本、實用又無毒(或者是毒性最低)的產品。
像是能夠藉由各種鍋爐的餘熱來發電的筆記型電腦如何?還是為視障者開發能夠支援影像辨識裝置的技術?或者是能夠把防走失警報器嵌入到兒童衣物裡的技術?
也許你曾經在經濟學課堂上學過,利潤是衡量某種產品效能與可用性的最佳準則,我也上過那種課,但那是錯的;利潤應該是達到某個目標的手段,並非是目標本身,終極目標應該是人類實現(human fulfillment)。
如果有其他的手段可以達到相同的人類實現終極目標,那麼就跟獲利的動機一樣有效;一旦獲利動機阻擋了人類成就的道路,它應該要先被移到一邊。
當然,我的意思並不是說,為了讓自己獲利而工作是錯的,我們總得過生活;我想說的只是,生命中還有很多比那更重要的。希望在我們還來得及的此刻指出這一點,能影響其他人,並點出目前正肆虐著我們這個高尚職業的可怕資源浪費情況。
所以有空的時候可以想想,你正在從事的工程工作室哪一種?你自己是哪一種工程師?你的職業又有多麼高尚呢?
電子工程專輯 2010/12/13
(參考原文: How noble is your profession?,by Richard Krajewski;本文作者是一位電子工程師、編輯,也是業餘無線電玩家,代號WB2CRD)
如果想做義工體驗不同的生活方式,可以洽詢
財團法人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