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5日 星期六

英語作為世界通用語言的日子走向盡頭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12月16日撰文《英語的未來命運》,對瀕危語言基金會主席尼古拉斯·奧斯特勒(英國人)的新著《最後的通用語言:巴別塔重現前的英語》進行了簡要介紹與分析。文章認為,英語作為世界第二語言的歷史或將慢慢走向盡頭。

英語將無窮無盡傳播下去?

全球各大洲均有人講英語;學童將英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英語是科學技術、全球商務和流行文化的傳播媒介。許多人認為英語會無窮無盡地傳播下去。然而,語言興衰學專家尼古拉斯·奧斯特勒在其最新著作《最後的通用語言:巴別塔重現前的英語》中作出了一個驚人預測:英語作為世界通用語言的日子或許已經屈指可數。

早期通用語言傳播的力量:征服、貿易與宗教

征服、貿易和宗教是早期通用語言傳播的最大力量。作為一名求知欲無比強烈的語言學家,奧斯特勒以歡快的筆觸,從遠古曆史著筆鋪展開他的論述。

西元前539年,巴比倫的征服者阿契美尼德帝國的君主們將波斯語作為他們的母語,而在處理國事時則將亞拉姆語作為“中間語言”。官方公務方面的長途通信使用亞拉姆語書寫,然後在整個帝國境內傳送,抵達目的地後再翻譯成方言。雖然在阿契美尼德帝國最鼎盛的時期未將波斯語作為官方語言,但是西元 1000年至1800年波斯語卻發展成為通用語言。突厥相繼征服中亞、安納托利亞和中東,雖然突厥征服者們信奉伊斯蘭教,祭拜神靈時使用阿拉伯語,然而在宮廷裏面和文學作品中卻通常使用波斯語。在不列顛東印度公司到來前,波斯語也是突厥統治下的莫臥兒印度王朝的宮廷語言。

部分通用語言沿著貿易線路傳播,但是作為便利語言它們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快速改變。例如,腓尼基語(拉丁語發音為迦太基)由其發源地現代黎巴嫩沿非洲北部海岸傳播,最終成為迦太基帝國的語言。然而。西元前146年,羅馬毀滅迦太基使得迦太基語重又淪落為使用範圍日漸縮小的方言。與之形成顯明對照的是,希臘語植根更為深厚,無論羅馬帝國興亡其均繼續存在,作為東地中海地區的通用語言使用逾1000年之久。

檢驗英語傳播的新要素:現代民族主義和科技

那麼,所有這一切跟英語有什麼關係嗎?事實上關聯甚少。奧斯特勒有時似乎對於語言的遠古使用極度著迷,並希望藉此寫出一本獨具匠心的佳作。然而,他最終被出版商說服,從英語角度加以發揮。儘管關於英語未來命運的核心論述僅出現在該書最後兩個章節,但其預測卻是驚人的。

英語的傳播範圍正在繼續擴大,但它是作為通用語言而非母語在擴張。全球超過10億人講英語,但其中僅約3.3億人將英語作為第一語言,且這一群體並沒有擴大趨勢。英語的未來命運掌握在以英語為母語的核心集團之外的國家手中。他們會永遠學習英語嗎?

奧斯特勒並在書中提出,兩個新要素——即現代民族主義和科技——將檢驗英語的傳播。阿契美尼德人和莫臥兒人的實用主義之所以驚人,是因為當今還沒有一個自信的現代國家會將一門外來語言作為官方語言。英國的幾個前殖民地一度曾這麼做過,但僅僅是因為在母語的競爭中英語是一門中立的語言。如今,英語已經被其他前殖民地摒棄,如斯里蘭卡和坦尚尼亞,以英語為母語的精英已經向講僧伽羅語和斯瓦希裏語的民族主義者讓路。1990年,荷蘭曾考慮將英語作為大學教育的唯一語言,但在民族主義者的立場堅持下最終放棄了這一計劃。

驚人預測:機器翻譯將取代英語通用語言地位

奧斯特勒認為,英語作為通用語言的地位將消失,但並不是因為某一其他語言將取而代之。目前還沒有任何一種其他語言可以無界限地泛區域傳播,且只有非洲的語言學環境擁有足夠可變性,使得其未來選擇可能受到外界影響。相反,英語沒有繼承者是因為根本不需要任何語言繼續充當通用語言的角色。奧斯特勒相信,科技將滿足人類對於通用語言的需求。

這一論點立足於電腦翻譯和語音識別技術的巨大進步。奧斯特勒承認,雖然經過50多年的精心研究,電腦能力激增,然而,到目前為止相關軟體仍令人失望。不過,儘管半個世紀相對於電腦時間已經是萬古,但是相對於語言歷史的變遷卻只是一瞬。奧斯特勒有關民族主義者對於英語作為母語傳播的限制性的觀點無疑是正確的。而如果其對於相關技術的觀點也是正確的話,則後代人將會視英語如書法或拉丁語:雖然享有崇高聲望和悠久傳統,但卻日益可有可無。

環球網 2010/12/24

相關連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