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6日 星期四

日本協同住宅 共造夢想家園

延藤安弘,日本知名建築學者,在日本京都洛西地區協助規劃設計U-Court住宅,是日本成功的「協同住宅」形式。延藤很長時間在日本教書,後來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夏鑄九,邀請延藤來台灣當客座教授。2010年夏鑄九也在延藤的帶領下,深度參訪U-Court住宅。

延藤安弘引領居民一同作出自己想要的住宅,透過一種參與式設計,叫做協同住宅(cooperative housing)。住宅生機盎然,居民極具社區意識,彼此凝聚。

協同住宅不是高級的集合住宅,是供給社會各種階層混居的住宅,也包括一些弱勢家庭,從此觀點而言,協同住宅為社會住宅的一種表現。協同住宅是國際集合住宅設計的經典範例。

夏鑄九表示,以往在日本由政府出資的住宅公團,積極介入自由買賣的土地市場,才能產生協同住宅。延藤安弘做的集合住宅跟日本其他集合住宅品質上有很大不同,其他住宅灰濛濛像軍營,唯獨此處充滿紅花綠樹,就像「謎」一樣的社區關係,處處充滿驚奇。

協同住宅蓋好至今已經有20年,起初興建的討論曾開了5百次會,碰到不同的意見,繼續開會,甚至一連開12小時相互溝通。就如延藤安弘所說「協同住宅變成第2代居民記憶中的故鄉」,從規劃、設計、營造,一直到經營管理,都是靠集體的社會關係,形成一個完整的社區,

社區碰到麻煩的事,不是靠大人制止,是靠社區營造的社會關係去解決。孩童共同照顧關係,形成社區非常重要的力量。居民居住於此20多年,雖然只有少數人往外遷出,但現在不少第二代趁這些機會想要搬回來住,或者在附近找靠近協同住宅的房子住,因為協同住宅跟他們有深厚的感情,美好的事物都在此發生。

夏鑄九參觀協同住宅住戶時,延藤安弘特別安排訪問有一對音樂家夫妻住戶。他們藝術家的性格充分發揮在家屋設計上,選擇在船上睡覺,將白色的人像雕塑放在窗戶,俯視綠意盎然的社區。

音樂家演奏時避免打擾社區,與社區協調在特定時間演奏室內樂,形成共生的關係,居民也慢慢習慣。夏鑄九問音樂家協同住宅的精神是什麼,音樂家回答說,協同住宅尊重每一個人的個性,就如莫札特黑管五重奏般,形成彼此和諧的樂章。

另外一戶斜屋頂的家中有黑色的日本農村傳統火爐,也有窄小的樓梯通往低矮的閣樓。這一戶人家的火爐,是25年前協同住宅營造過程中,婆婆為延續九州熊本家鄉的屋造,蓋了一個火爐,凝固對家鄉的回憶。火爐成為家的中心,媽媽從廚房煮東西、接電話,俯視整個空間,掌控全家。女兒生的2個女孩睡在小閣樓,上學時在教室裡總是帶著煙燻味,成為同學的話題,但她們家後來變成同學喜歡來玩的地方。同學跟著爬梯子、睡閣樓,這是相當珍貴的童年記憶。

夏鑄九從協同住宅經驗中發現,社區人的關係才是最重要的,不是空間、房子、物品,建築是活的,生命才是關鍵。夏鑄九希望能將協同住宅成功的經驗技術留在台灣,並且找尋物質基礎,未來在台灣嘗試創造類似的住宅形式。

透過協同住宅的參與式設計過程,居民對於居住空間的細緻需求被充分的發掘出來,並且保持了傳統住宅文化中公共與私人的融合。住宅不再只是居住的機器,而成為了人們共同生活的一部分。

社會住宅只要有完善的規劃,一樣可以充滿品質。以日本京都U-Court住宅為例,就因為政策的配合,以及社區居民的參與式設計過程,造就了住宅的「人性」。


台灣立報  2010/12/16  李宜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