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日 星期日

歹勢,面板業只能賺管理財

     以前有人問過廣達董事長林百里:「電子業競爭激烈,您是怎麼成功的?」,林百里說:「努力對想成功的人來說只是眾多必要條件之一,我是運氣好!」。現在來看,競爭更為激烈的面板產業,應該可以說,規模大只是必要條件之一,能不能夠透過精密、快速反應的管理,閃掉壞運氣,才是未來繼續存活的關鍵。

     在全球經濟狀況不是很好的情形下,面板產業全球競爭是日益激烈,實際上從面板業自己的供應鏈來說,這些上游廠商很早前就已經意識到「面板錢歹賺」的現實。

     背光模組大廠瑞儀光電董事長王本然說過,面板廠本身都在布建供應鏈,希望提升零組件的自製率,獨立生存的背光模組廠只能透過更加優異的管理,把隱藏在每個製程環節的微小獲利空間設法榨出來,東擠西擠才能積聚出一點像樣的獲利數字。

     現在很顯然面板廠自己也要開始面對這樣的問題,當下游的品牌客戶對於自己電視機的出貨數字都不容易抓準狀況下,遇到目標往下修,有自有面板廠的廠商(如三星、索尼、LG、夏普)第一個動作一定是先砍對外的面板採購數量,保護自己的工廠。沒有面板廠的,則是會提升整機的委外代工比重(2010年全球電視機委外生產比重約31%,今年估計會到42%)。不過接這種訂單的挑戰非常高,說到底還是做苦工,遇上的也往往是像鴻海集團這種擁有龐大平台的可怕競爭對手。

     現在台灣面板業遭遇持續擴大產能的長期競爭,已經是打不過南韓廠商。卯起來硬幹的膽子又比不上大陸廠商,在產業價值鏈裡的位置,是逐漸在失去自己的競爭利基。幸好台灣人的手腳還算是快的,靠速度與管理彌補先天不足的能力就變得很重要。

     就像友達執行副總彭雙浪說的,以前面板的下游(如電視機或是監視器、NB)開始狀況不好,反應到面板這上游的一端時,差不多要3個月時間,大家的產能隨便踩個煞車都會造成供應鏈大亂。現在有能力的廠商必須將這時間縮短到1個月左右,對於規模又大、供應鏈又長的面板廠商來說,能不能活下去,就看能否衝過這個大考驗。

工商時報 2011/01/02 陳泳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