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9日 星期三

日參與式社會住宅 永續新思維

日本建築學者延藤安弘應邀來台,4日在新北市府演講「日本參與式社會住宅案例」,分享社會住宅經驗,以及市民跟政府如何同心協力,共同創造良好的居住環境。

台灣主流的社會住宅模式,只針對弱勢族群供應等,如高齡、單親家庭,名古屋愛知產業大學建築與環境研究所所長延藤安弘,分享不同型態的社會住宅居住空間模式。

延藤認為,社會住宅已經脫離過去的定位,現代的社會住宅是截然不同的,符合多元、不同世代的需求,大家有著共同的社會發展目標,透過政府及居住者(市民)的不同社會角色,共同為理想的社會住宅而努力,另外策略性的規劃,包括都市計畫、住宅政策等,也是非常重要的。

誰有責任擔當社會住宅的規劃?一般認為是政府單位在執行,如國宅、公營住宅等,延藤指出,實際上別的可以執行的作法,不再像過去由政府主導,社會住宅應該是社會向上成長的一個社會目標,具有共同價值的住宅政策推動。

要實踐良好的社會住宅,有3種實現的價值觀,包括合宜住宅(Affordable Housing)、均衡性社區(Ballanced Community)、社區協同(Community Cooperative)。

嶄新的住宅觀念

延藤表示,合宜住宅是針對低收入戶、高齡者等需求,建造出來的社會住宅,依經濟能力各自合宜負擔。均衡性社區,包含多元身分、不同年齡層混居的居民,需要彼此相互扶持,經營在社區的生活型態,形成非常良好的社會關係。社區對外而言,也具社會功能,與鄰近社區互動、連結,社區成為營造良好社會及生活品質的種子。這樣的社會住宅部但不會被嫌惡,反而會為周遭地方帶來很好的模範。

社區協同第一層意義,是從一開始到建造完成的階段裡,必須具有市民參與,透過參與式的設計,來形成社區的協同關係。第二層意義是建造完成後,居住者必須肩負維護、管理社區的責任,並且將社區永續性營運完善。社區協同涵蓋這兩層意義,不能分開,否則會產生斷層,

延藤提醒,這三種價值觀必須要有共同的整合,才能形成價值,並且落實成為現代優質的社會住宅。政府必須學習這樣的思維,台北溪洲部落案例是實踐典範的開始。

新北市副市長許志堅說,延藤安延提供了很寶貴的經驗與案例,新北市也希望能在政府、專業規劃者和民眾間取得共識,在中央的政策與經費支持下,著手「社會住宅」的計畫和推動。

城鄉局新聞稿指出,溪洲部落原住民專用區的推動,是全國第一處都會型的原住民文化園區,有別於過去由上而下的單向行政作業,啟動了部落住民、專業者以及公部門攜手合作的新典範,強調互動參與的協同式設計,並透過新夥伴關係的建立,重建都市原住民部落的生活文化。透過「參與式」的設計理念整合原住民文化特色與部落建築元素,另設置文化創意、部落產業、特色展演和有機農園等多功能複合園區,落實照顧原住民政策。未來將透過集體參與的社區營造,讓深具指標性意義的原住民社會住宅,指日可待。

台灣立報  2011/03/09  李宜霖

相關連結:

日學者讚溪洲為新住宅典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