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該項目的美國康奈爾大學的菲利普·戴維斯 (Philip M. Davis)稱,這項研究將有助於科學家、政府、圖書館、大學及科研院所對不同類型的論文進行評估,並以此確定相關傳播策略——是付費查閱還是免費瀏覽。
戴維斯說:“通過研究我們發現,目前被廣泛接受的‘開放存取有利於提高引用率’的假設似乎並不成立。科研資訊的開放存取固然很有好處,但引用率的提升卻不在其中。”
為了證明這一結論,戴維斯採用隨機對照試驗(RCT)的方法對涉及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的36種不同學術期刊進行了研究。相關論文會在出版後被隨機分成開放存取和付費訂閱兩個小組,研究人員會持續對其下載量和引用率等數據進行監測,整個過程持續三年之久。研究結果顯示,論文的免費閱讀並不會提升其引用率,論文的收費閱讀模式並不會對學術交流造成影響。
《實驗生物學聯合會會刊》總編吉拉德·韋斯曼 (Gerald Weissmann)說:“這樣的研究早就應該進行,多年以來,不少研究機構和組織所推行的開放存取模式都基於這樣一個假設——一些科學家無法獲得研究資料的原因在於其所在機構必須為此支付訂閱費用。現在我們知道,開放存取的論文會讓更多的人看到,但卻不會獲得更多的引用。或許現在已經到了放棄這一想法的時候了。”
開放存取模式大規模興起於20世紀90年代末,曾在國際學術界、出版界和圖書情報界獲得廣泛支援。該模式倡導將學術成果在公共互聯網上免費提供給閱讀者,所有的研究人員都應該能不受時間、地點和經濟狀況的限制,平等免費地獲取和使用學術成果。
科技日報 2011/04/21 王小龍
相關連結
- Paid Access to Journal Articles Not a Significant Barrier for Scientists (ScienceDaily)
- Open access, readership, citation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scientific journal publishing (FASEB J)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