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強震後是否引發電子產品生產鏈的斷鏈危機,業界說法莫衷一是,但若由上游半導體及關鍵零組件生產鏈的接單變化,以及下游電腦及手機等終端產品生產鏈的拉貨動作來看,整個電子產品生產鏈已出現所謂的「手風琴效應(Accordion Effect)」,亦即至今年底為止,整個生產鏈中的供給及需求,將出現頻繁的擴展及緊縮。
日本311強震發生至今,包括晶圓廠用的12吋矽晶圓、封測廠使用的BT樹脂、被動元件中的鉭質或鋁質電容、智慧型手機中必備的高頻電感等關鍵材料,都因日本供應商生產中斷,導致供給吃緊或缺貨問題陸續浮上檯面。但是,與電子產品需求強弱息息相關的DRAM、NAND快閃記憶體、LCD面板等,除了地震剛發生的前2天,價格有出現明顯的上漲外,之後價格不僅沒有再漲,還出現緩步走跌現象。由此來看,DRAM、NAND、LCD面板等價格無法維持高檔,正好代表電腦、手機、消費性電子產品的市場終端需求強度不足,這讓面臨關鍵材料缺貨危機的電子產品廠商,有了較多的時間去尋找第2或第3供應商。
不過,因為日本供應商在全球關鍵材料的市佔率太高,短期內就算找到第2或第3供應商,也無法提供足夠的產能,許多業者就認為,今年電腦及手機等生產鏈將出現所謂的「手風琴效應」,也就是當零組件供給不足時,訂單會急速湧入,導致供應商訂單塞爆,但之後需求若沒跟上,後續的砍單效應也將排山倒海而來。
現在因為BT樹脂供應不足,包括蘋果、宏達電、諾基亞等手機大廠,都要求基頻晶片供應商如高通、英飛凌等,要想辦法解決供給不足問題,晶片廠只好超額下單(overbooking)鞏固產能。但若之後手機銷售成績低於預期,手機廠反手砍單,半導體生產鏈將出現產能利用率急速下滑的問題。
業者指出,今年電子產品生產鏈的供給及需求,將如同手風琴一樣,出現頻繁的擴展及緊縮現象,但因日本夏日限電已是箭在弦上,所以,第2季及第3季的零組件供給緊縮問題難解,電子產品出貨量不如預期已是難以避免。
工商時報 2011/04/24 涂志豪
2011年4月25日 星期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