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6日 星期六

為何越成功越失敗?——6大常勝法則害慘諾基亞

企業資優生諾基亞,一直遵守奉為真理的常勝法則,為什麼卻不敵自創新規則的蘋果?當遊戲規則悄悄改變,諾基亞給出了什麼啟示?


成功者要小心了!

諾基亞沒落,不只是手機產業的競爭浮沉,更深的意義是,當範式轉換加速來到,過去的成功思維,需要常常重新檢討,不只企業,甚至個人也是如此。

成功難留,中國百大企業每天在變

從東方到西方,做個長命的成功者,越來越難。

1950年代起,通用汽車(GM)連續20年拿下《財富》(Fortune)五百大第一名,過去5年,卻沒有一家公司能佔據老大位置超過3年,2008年,一次有38家公司掉出榜外,創下歷史新高。

台灣和大陸也不例外,一千大企業名單上的公司,「從1961年到1991年,變動沒有最近20年大,大陸的一百大企業,名次更是天天在變。」政大創新與創造力研究中心主任溫肇東觀察。

對手難防,傳統航空被低價者擊倒

以前,我們學到的是要貼近市場,要專注,不斷提高競爭門檻,加強核心競爭力,就能基業長青。真的是如此嗎?

現況是,敵人從哪來,已經越來越難預料。廉價航空改寫航空業的服務規則,逼得傳統航空公司一一破產,經營內容的報紙,被經營服務的網站逼到關門。這都是過去十年內,成功者被原本「看不見、看不起」的對手逼到牆角的故事。

「台灣還停在把事做好,不斷改善的思維」,溫肇東認為。諾基亞就是這樣失去戰場的。未來比的是「誰能用想像力,重新制定遊戲規則。」這是一場更難的戰爭。

案例的背後,六個大家習以為常的規則,已經改變。

1.聆聽消費者,就能找出大賣的新產品?

諾基亞善於聆聽消費者是出了名的。當年諾基亞打敗摩托羅拉(Motorola),其中一個原因是,諾基亞按照生活形態區分使用族群,為每個族群量身打造手機,為了貼近消費者,諾基亞在全球一百多國都有團隊,隨時掌握目標客層的變化。

一個最經典的案例是,有一年,中國諾基亞發現,諾基亞最高階的商務手機,全中國賣得最好的地方竟是黑龍江。這款手機的特色是附有鍵盤,能收發e-mail。為了了解使用者,諾基亞派人到黑龍江調查,「結果是,這支手機的主要用戶是大陸的黑道,因為手機貴、氣派,打起人來也很順手。」一位諾基亞高階主管回憶。諾基亞把每一支手機的族群,都搞得一清二楚。功課做得這麼徹底,為什麼會輸?

溫肇東分析,諾基亞緊守聆聽消費者的老方法,但蘋果的方法,卻是「你看,世界照我的方式走。」

「如果你太照顧你現在的顧客,就很難拋開核心而僵化」,溫肇東分析,核心僵化的意思是,當一家公司堅守自己原有的核心能力太久,沒有培養新的能力,核心能力可能變成毀滅公司的要素。

哈佛大學教授李奧納德.巴頓(Dorothy Leonard-Barton)分析,過去太成功或孤芳自賞,都可能陷入核心僵化的困境,錯過重要改變的時機。

溫肇東分析,蘋果看到的趨勢,其實其他人都看得到。一個月前,他遇到愛立信的研究人員,十年前,他們出過一份報告,預測十年後的科技趨勢,「幾乎所有趨勢都看到了。」他回憶。看到趨勢不難,難的是改變核心能力,重寫遊戲規則。

這類創新既然過去不存在,「問消費者是問不出來的。」溫肇東說。

2.打敗第二名,就能穩坐第一名寶座?

為了保持龍頭地位,諾基亞把焦點放在如何拉開和第二名的距離上,生產、銷售一支手機就是一件複雜的大工程,諾基亞高峰時期卻同時有約五十支手機在市場上流通,用「機海戰術」把對手逼得喘不過氣來。諾基亞也參與手機各項標準制定,透過整合資源,降低成本。

每個月的市佔率變化,就是各個公司衡量成敗最重要的成績單,2006年時,諾基亞和第二名的市佔率差距12個百分點以上。

這種比名次的邏輯要重新思考了。溫肇東分析,光看排名是「只有在靜態,變化沒那麼大的情況下才適用。」如果碰到跨界對手,光看市佔率,會變成競爭時的盲點。

像以前,統一隻要贏味全,就能在台灣做得很好,沒想到康師傅在大陸做起來,反攻台灣。「對統一來說,這個對手是憑空冒出來的。」溫肇東說。「除了深化,拉大和競爭者的差距,還要想到未知的敵人」,溫肇東說,很多成功者的問題是,對未來投資太少,沒有花精力與資源研究還不在排行榜上的新對手。

3.打仗,當然要找一直贏的戰將主導才對?


2006年,諾基亞決定整頓公司時,任命的CEO康培凱(Olli-Pekka Kallasvuo),就是諾基亞自己培養的精英。康培凱有法學碩士學位,在諾基亞服務30年,從法務人員一路歷練,靠著戰功出線,成為公司CEO。

相較起來,傑伯斯(Steve Jobs)卻不是做執行長的料。他曾因為表現不佳,情緒化地堅持己見,最後被自己創辦的蘋果董事會開除。接著他幸運地在電影業找到轉機,才再次回到蘋果。奇異前執行長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曾說,「人對了,事就對了。」但公司培養30年的戰將,卻未必打得過一般人眼中性格古怪的失敗者。

溫肇東分析,範式轉換時代,連杰出的定義都會改變,過去有效率,能省成本才算傑出,可是只專注在成本和效率上,習慣沿著既有的成功模式發展,遇到破壞式創新時,同樣手足無措。「你建立的核心能力越強,築起的牆越高,要跳出來越困難。」華冠副總經理洪一峰說。

溫肇東分析,未來領導人的必要條件,是要有新世代產品開發、破壞式創新的經驗,「年輕時去嘗試、去闖蕩,會更有想像力,即使失敗都無妨」,少了自己摸索這塊,當遊戲規則一改變,隨即沒頂。

4.身為老大就不能放棄當老大? 

諾基亞的另一個決策關鍵是,當iPhone崛起後,諾基亞要不要放棄主導地位,和剛崛起的Android陣營合作。諾基亞選擇走自己的路,當初若抓住Android,諾基亞也許還有反擊的機會。

諾基亞的路,任天堂也曾走過。它在紅白機時代是遊戲機的霸主,當時遊戲設計才是遊戲機的競爭重點,1980年代,任天堂卻在遊戲機大戰中落敗,索尼(Sony)用更好的硬體規格,更棒的影音效果顛覆任天堂對遊戲的定義,很長一段時間,任天堂是靠掌上型遊戲機,才得以存活下來。

索尼遊戲機問世12年後的2006年,任天堂才推出Wii,重新用體感遊戲爭回市場地位。溫肇東分析,一旦遊戲規則改變,最好的方法不是跟隨別人,而是重新定義出下一個破壞式創新。

像任天堂的做法就是:回到原點重新學習,他們沒有跟著索尼,推出高畫質、高成本的產品,還是回到自己的強項——遊戲設計,它們以「如何設計全家人都玩的遊戲」從頭開始,才打敗索尼。

「忘記力(unlearn)很重要」,溫肇東說,成功,通常都是天時、地利,「但是這些要素,很可能不會再來」,面對新挑戰,須忘記自己過去的成功,擁抱新的條件、環境,重新思考,才可能重返舞臺。

5.身為領導者,跟我合作的,也要是一百分?

身為老大,為了提高產品競爭力,諾基亞不只對自己的要求越來越高,周邊的合作廠商也是如此,以前,在台灣有資格替諾基亞設計手機軟體的公司,都是通過軟體合格標準的大公司,個人工作室很難搶到諾基亞的軟體商機。

蘋果卻剛好相反,蘋果iPhone剛推出的時候,最紅的iPhone軟體不過是讓手機變成樂器的簡易模擬器,連把螢幕設成單色、讓iPhone變成一面鏡子等簡單的功能,都可以是一個程式,品質參差不齊,但這群雜牌軍,卻打敗了諾基亞的正規軍。

無法面對更簡單、價格更低的對手,諾基亞因此而陷入困境,臺大副校長湯明哲形容,諾基亞面對的是「分母的困境」,公司越來越賺錢後,再也沒有不賺錢這個選項,習慣了一支手機賺200元,反而不知如何面對一支手機只賺5元的低價手機。

低價手機讓市場慢慢產生質變,山寨機從另一頭侵蝕了諾基亞的訂製化能力,「這個模式是集體訂製化(Mass Customization)」,湯明哲說,山寨機讓千千萬萬人來幫你做研發,更貼近用戶,「8個喇叭,讓某個地區農夫耕田也聽得見鈴聲的農民機,因為量有限,諾基亞願意做嗎?」湯明哲說。

溫肇東觀察,現在,領導品牌不再只要思考「怎麼推出更好、更貴的產品」,而是一百分的產品能賺錢,20分、30分的產品照樣能賺錢。

像日本大廠優衣庫(Uniqlo),到印度賣100日圓的內衣褲,如果以傳統思維,習慣了一件1000日圓,在印度只有十分之一的價格,是降低品質。但它把自己從「先進市場的服飾品牌」,變成「新興國家的服飾品牌」,有可能變成服飾業的聯發科。

6.營收穫利創新高就代表公司沒問題?

2007年,諾基亞的營收、獲利都創新高,光看這兩個數字,難以判斷,諾基亞的盛世即將結束。

「以後只看營收、獲利已經沒有太大的意義」,溫肇東分析。像《財富》五百大企業,只按營收排名,剛推出手術房的通用汽車,在2011年的財富五百大,還是名列第8,營收並不能反映公司的實力。

溫肇東認為美國《彭博商業週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用的四個排名指標:「營收成長率、獲利成長率,還有股東權益報酬率、每股盈餘」放在一起看,才能看出公司價值。他認為,市值比營收更能反映一家公司的真實價值。

「公司不是不朽的,樹長不上天,公司也要面臨人性、組織上的挑戰。」溫肇東分析,現在企業老大面對的難題是,一個沒有地圖、指標的新世界就此展開,上路之後,連對手是誰,都要你自己定義。



商業週刊 2011/07/12 林宏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