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4日 星期日

台塑神話破滅=最惡劣環境+最廉價設備+最少人工+最高獲利目標

1年7把火,不僅台塑集團再也招架不住,把台塑石化董事長王文潮、總經理蘇啟邑也給燒下臺;連王永慶努力一輩子賺到的「經營之神」招牌,差一點就陷入「火海」。


台塑怎麼了?


2011年8月的第一個交易日,金融市場用台塑四寶股價開盤跳空跌停鎖死,來表達沉痛的抗議。股價市值一天就蒸發掉兩千億元以上。台灣行政院要求台塑對7次出現安全事故場所的設備停工接受檢查,估計將會對台塑集團產生上兆元的損失。

高掛在台塑集團辦公室的創辦人王永慶扛白米跑步的照片上寫著「堅忍剛毅、奮戰不懈」,對照如今台塑二代接班人處理六輕事故束手無策、互推責任、倉皇下臺,這八個字更形成強烈的諷刺。

這是1954年成立以來,台塑集團第一次有董事長、總經理自動請辭下臺,一個屹立在台灣半世紀的台塑集團就此終結了它的不敗神話。王永慶這根扁擔挑出的兩兆帝國,打造出全球最大、最賺錢的垂直整合石化園區,如今竟然不時出現烈焰沖天、濃煙蔽日的場景,成為雲林人日夜擔憂的定時炸彈與揮之不去的夢魘。

2011年7月31日,台塑集團三大老臣之首台塑董事長李志村站出來講話,說與天爭地是當初失算了,把責任推給環境。李志村說:「當初蓋六輕時,根本沒想到雲林麥寮風砂這麼大、鹽分這麼多,明明使用跟高雄廠、美國廠一樣的工法,但腐蝕就是比較嚴重,這是我們從來沒有的經驗。」

辭職的王文潮也說,同樣設備在高雄三十年沒有問題,到了臨海的六輕,才十多年就出狀況,兩地環境差異確實很大。

這是人定勝天、滄海也能成桑田的理想跳了票,還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真理重新抬頭?

決策陷阱一:與海爭地!鹽風加上飛砂,埋下設備銹蝕宿命

那一段麥寮六輕的興建過程,其實是充滿挑戰和不可預測性,由王永慶和王永在當初決策過程的回溯,也可以重新檢視六輕的壯大,以及為台塑集團一年一年所創造的暴利,但也一步一步埋下工業安全事故未爆彈的引信。

當年選麥寮,王永在說:「六輕在台灣找不到地,當時雲林縣長廖泉裕把我帶到海邊,一下車一陣風,差點把我吹到海裏,一開口滿嘴是砂,我問廖泉裕,六輕的地在哪裏?廖泉裕回答,就是前面這裡啊!我說,這是海!廖泉裕說,退潮了地就會浮上來一點啊,浮不出來的地方,填海就可以了!」

王永在回報給哥哥王永慶,王永慶說,你覺得能做就可以了。為了紀念當年的毅力,台塑集團還特別拍了照片,其中一張就掛在剛剛請辭的王文潮辦公室前,一大片的黃砂跟大海,旁邊還配了一張六輕現況照。自此,談到王永慶、王永在,這些二代跟專業經理人逢人都會說,是創辦人把滄海變桑田,證明了人定勝天。

王永在還得意地說,他帶央行前總裁許遠東到六輕看填海造地談聯貸,許遠東對銀行團的人員笑說:「你們看!你們看!他們(台塑企業)把我們的錢都拿去填海了。」王永在說,麥寮是「風頭水尾」,東北季風來時,掀起漫天風砂,人無法站立,加上鹽分之高,鐵都很容易生銹。

連鐵都會生銹,這是惡劣之極的環境。但這是一個打破台灣行業壟斷的唯一機會,更是台塑集團脫胎換骨更上一層樓的契機。至今,國際上能夠從政府手中拿到煉油、石化裂解投資的國家屈指可數,例如中國大陸,一個民營業者也沒有。

決策陷阱二:廉價採購!裂解設備成本,僅為國外的六成

所以,拿到麥寮六輕這張門票,就是賺大錢的保證。但王永慶要創造更驚人的獲利能力,賺更多的錢,做更大的擴張。

1998年,六輕正如火如荼展開(編按:1992年六輕計劃正式敲定),王永慶喊出一樣做汽油,台塑要比中油便宜三分之一的口號。對台灣而言這是大福音,長期壟斷總算被打破,好日子要來了。

但技術、設備要向國外買,一切都有國際行情,王永慶怎麼能做到比中油便宜?王永慶說:「要降低設備成本,做到相當的經濟規模,讓產品『價廉物美』。例如輕油裂解設備,台塑一套只花費3億9800萬美元;同樣的規模,美國量子化學卻花費6億美元。」算下來,等於只花同業六成成本。

王永慶接著說:「我們親自參與材料採購,設法壓低建造成本。」自己沒技術,也無法自己建工廠,能壓低多少成本?說穿了,就是盡可能壓低採購成本,用最便宜的材料蓋工廠,以及最少的人力管理六輕。

2000年,台塑的汽油終於上市了,卻未比中油便宜三分之一,但它終結了中油的暴利,取而代之的,是另一個暴利時代來臨的台塑集團。

將來自中東廉價的高硫原油,提煉成汽柴油與石化原料,又透過港口直接外銷,自2005年,全球石化產業景氣大翻轉,台塑集團年獲利動輒超過兩千億元,這10年來,總獲利早已破兆,當年的投資早賺回來了。

2001年起,用三級跳都無法形容台塑集團獲利的暴漲,該年整個集團的稅前凈利才138.4億元,2002年跳到了710.9億元,2007年達到高峰,為3277.8億元,較六輕投產初期,增加22倍。

決策陷阱三:沉溺暴利!事故頻仍,但沒人敢挑戰經營之神

老天爺似乎給了有勇氣填海造地的人一點甜頭,但也給他們預留了苦頭,在後面再慢慢享用。暴利必然帶來代價,管理沒有神話,而是一分錢一分貨,這個道理一直到事故出現失控,台塑集團管理層才充分體會到。

今天,大家看到的是王文淵接手集團重任後,事故才層出不窮,事實上,王永慶時代,火災、爆炸、事故、傷亡從沒有中斷過。甚至海外基地的美國德州、伊利諾州,這把火都曾光顧過。

但那時候,誰敢挑戰經營之神?

六輕選擇蓋在一個惡劣的環境,選擇使用最便宜的材質,用最低的成本,這在當時,卻形容為是管理神話。

在美國就不同了,2004年台塑伊利諾州的化學工廠爆炸,造成5人死亡;2005年台塑位於德州的工廠發生爆炸事件(Formosa Plastics propylene explosion),則造成11名工人受傷。

到了2009年,美國環保局在德州台塑工廠發現眾多「重度」違反氣體外洩監測及處理善後的情況,以及違法處理有毒廢棄物及違法排放廢水等一連串的事故與環保事件,最後,美國司法部判決台塑需支付1300萬美元和解金,其中一千萬美元用於污染控制,280萬美元違法罰款。這個判罰是美國環保方面對石化廠判罰最高的紀錄之一。

決策陷阱四:盲目成長!討好資本市場,罔顧工業安全效率

一次次事故,甚至是死傷,又出現了違法排放,台塑集團一味追求高獲利,卻忽略了社會成本。

但在外資眼中,台塑集團是一個模範生,一次又一次發行海外公司債馬上賣光,股價更被追捧上百元,資本市場在乎的是成長力、獲利,誰在乎其工業安全紀錄?

資本市場的吹捧與期待,讓台塑得到了一次又一次茁壯成長的機會,募資容易、擴張力道更大,高股價讓台塑無往不利。這是雙面刃,要外資跟法人追捧,成本就要更低,成長力道就要更強,獲利要更高,股價才能維持。

但一分錢一分貨,低成本蓋的工廠終於出問題。2010年7月25日下午7點55分,正常運作的台塑石化煉油二廠,竟然冒出6m高的火光,接著發出巨大聲響,烈焰沖天,台塑自己的消防隊滅不了火,隨後趕來的雲林縣消防隊及民眾,唯一能做的,就是看這把火一直燒。

任憑外界怎麼罵,還是滅不了;唯一方法就是讓火燒到裏面的油全沒了,火就自然熄了,這場火,整整燒了43小時35分。

管理、預防或是救災,全都沒有效,高獲利的石化工廠有高危險性,甚至連阻止火災的能力都沒有。這把火燒出了真相,在惡劣的環境蓋最低成本的工廠,這就是所謂的台塑管理。

台灣的金屬中心、美國德州農工大學、南韓SK以及技術設計原廠美國Chevron,四個單位結論是,耗資五千多億元興建的六輕,最重要的煉油廠,竟然在設計時選用了不當的管線材質。

決策陷阱五:濫砍成本!挑便宜黑鐵管線,但抗腐蝕性差

所謂不當材質,就是煉油廠管路選用抗腐蝕性低的低合金鋼,就是俗稱的黑鐵;由於價格較便宜,自然能符合王永慶所說的——全球最有成本競爭力的工廠。雖然台塑解釋說,低合金鋼是國際上普遍使用的材料;但是訪談台灣的石化廠,是不是都用低合金鋼,業者回答,高腐蝕、高溫、高壓的工作環境,早已選用更高規格、更貴的不銹鋼材質,雖然貴,但後續維護成本跟洩漏機率降到非常低。

更諷刺的是,有六輕總工程師之稱的王永在,總是把當年滿口風砂、鐵也會生銹的惡劣環境掛在嘴邊,最後還是用最便宜的黑鐵,而不是俗稱白鐵的不銹鋼。

兩者價差有多少?單純用國際碳鋼跟不銹鋼比,兩者價格可能差了三、四倍以上。當年為了成本便宜,如今換來了腐蝕嚴重的管線。如果再以石化廠一般折舊攤提都是以25年為基礎,耐用度可以達30到40年;汽油上市才11年的麥寮六輕也老得太快了,這證明了,一時的便宜未必是真便宜了。

然而,更可怕的不是麥寮惡劣的天氣,而是對於賺大錢那種渴求與慾望,一座工廠11年就損壞,其實還隱藏其他的問題,包括只重利益、不顧安全的心態。

再仔細的看台灣金屬中心、德州農工大學與南韓SK這三大單位的報告,竟然得出了一個結果,麥寮失火的煉油廠竟然是內部腐蝕造成洩漏。

決策陷阱六:挑戰極限!煉低價「酸」油,從內部腐蝕管壁

簡單地說,除了麥寮惡劣的天候與環境外,麥寮石化廠與設備也是在嚴苛的環境下操作,這也是造成管線破裂的原因之一。其實,這是台塑集團另一個賺大錢的秘密。

原來地球上的原油有很多種,但跟水果一樣,「甜」的原油比較貴。

紐約商品交易所交易的原油,原文為New York light sweet crude oil,直譯就叫紐約輕甜原油,專業名詞稱低硫原油,這種油含硫量低,比較不酸,所以被稱為甜原油。

低硫原油的好處是,比較容易提煉出高價的汽柴油,所以比較早期蓋的煉油廠,如中油的設備需要買甜原油來提煉,生產更多的汽柴油,因此這種油的價格比較貴。

但麥寮六輕,喜歡吃「酸」的油,把含硫量高的油,甚至市場上很難提煉的、別人不想買的,通通送來麥寮,照樣可以變出汽柴油。在企業經營上這是一種本事,更是獨特的競爭力,用更通俗的說法就是破銅爛鐵變黃金,成本低、報酬率卻超高。

2005年,當時的中油董事長郭進財、總經理陳寶郎,就想學六輕,更改中油的製程,設計可以提煉較差品質之高硫原油,節省鉅額原油採購成本。當時中油用前三年平均油價估算,學六輕之後可以讓中油稅前凈利從171億元,大幅增加到489億元。一來一往,獲利差300億元,也看不到任何風險,這樣的暴利誰不想賺。

台灣金屬中心發現,高溫脫硫重油長時間與管壁反應形成硫化鐵腐蝕沉積物,加上歷次歲修蒸汽吹驅形成酸性腐蝕物,產生局部腐蝕。德州農工大學接著判斷,腐蝕造成內部洩漏。

決策陷阱七:壓榨產能!煉油量增兩成,產線風險變大

提高獲利能力的目標沒有改變,本來承受高溫、高腐蝕之外,還要承受更高的壓力。在台塑集團,推動去瓶頸工程是一條陞官發財的捷徑。所謂的去瓶頸,就是工廠本來一年只能生產1萬噸,要想盡辦法用最低的成本,讓它產能變成1萬1千噸,明年再變成1萬2千噸;在固定投資不變的情況下,每增加10%都是賺到的,相關人員都能加薪或陞官。

就以這一年事故不斷的麥寮六輕煉油廠為例,最早設計是每天提煉45萬桶原油,現在是54萬桶,增加了兩成。一樣是煉油廠,中油煉油廠總煉油產能72萬桶,但實際上每日煉油量為55到60萬桶。

兩者比較才發現,中油最高利用率才83%,台塑集團則為120%;如果是在高速公路跑的車,速限都是100公里,中油的車子開83公里,台塑卻開120公里,一下子就把中油拋在腦後。

昔日的因,今日的果。台塑集團的成長神話,像是一列奔馳不息的快車,長期高速所造成的疲累,車子翻出軌道後,終究要面臨收拾殘局的命運。如果要重新定義「經營之神」,我們還能再用填海造地、人定勝天這些標準,來肯定一個不知道如何節制,如何踩煞車的管理和制度嗎?


商業周刊  第 1237 期 2011/08/10 製作人:張毅君 撰文:呂國禎 研究員:蕭勝鴻、劉于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