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業以專利侵權官司控告競爭對手,逼迫對手讓出市場,是常見手段策略,部分律師認為,擴大市占率並不是專利戰唯一目標,其他像是專利授權費、逼對手上談判桌等,都可能是專利戰目的。
「專利」這 2個字,不僅在科技業間相當敏感,連律師也避談,原因是客戶打專利戰的目的、策略不同,甚至有多種目的,讓律師們難以啟齒。
洪淑麗說,專利訴訟不是小廠可以打的,國際大廠只要和對方授權談不攏,就可能提告,甚至有一點侵權嫌疑就告,畢竟美國訴訟費用高,請 1家律師事務所打侵權官司, 1天可能就要花上新台幣幾百萬元,一場專利訴訟打下來,金額幾千萬或上億並不稀奇,小廠可能因無力負擔而被迫屈服。
要在美國和大廠打官司真的不容易,國內一家擅長商業訴訟的國際級律師事務所,蘋果(Apple)正是其客戶之一;律師界人士說,美國幾家有影響力的大律師事務所都與蘋果有生意往來,任何人要到美國和蘋果打官司,恐怕找不到大的律師事務所幫忙了。
不過,洪淑麗認為,打專利戰可以有很多策略,舉例來說,台廠在美被控侵權官司,只要訴訟不居於劣勢,拖個幾年等新產品出來,雖然訴訟官司未了,但舊專利可能已無影響力了。
她以一度相當熱門的黑莓機(blackberry)為例,因黑莓機屬按鍵操作,如果當時有專利訴訟,拖到現在,智慧手機市場已轉變為觸控螢幕為主流,就算專利訴訟未結束,相信對新手機的出貨已無實質影響。
除了這種「時間」影響專利戰結果的情況外,也可將專利訴訟戰場的「空間」改變,「物換星移」之後,訴訟將有完全不同的結果。
由於中國大陸市場極具發展潛力,她認為,若將專利權訴訟從美國轉到中國大陸,極可能出現完全不同的結果,主因中國大陸「山寨版」電子產品盛行,很多國際大廠在美國打的專利權訴訟,一旦到了大陸根本不算專利。
中央社 2011/08/28 潘智義、張均懋
相關連結
- 科技業跨國專利戰開打專題之一 科技業國際化 先過專利戰這關
- 科技業跨國專利戰開打專題之二 蘋果專利高手 台廠要學精髓
- 科技業跨國專利戰開打專題之三 沉著應戰 多方策略
- 科技業跨國專利戰開打專題之四 因應專利戰 3大戰略出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