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日 星期二

越過倫理道德底線 科學家最想做的"反人倫"試驗

英國媒體日前報道稱,英國多家實驗室在過去3年中一直秘密進行人獸雜交胚胎的實驗,並且已經製造了150多個同時包含人類和動物基因的雜交胚胎。雖然這些實驗據稱是為了通過對胚胎幹細胞的研究為多種疾病尋找有效的治療方法,但是這一消息曝光後還是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為了實驗而實驗”的科學家也因為倫理問題飽受質疑。

但是實際上,越過倫理道德這條底線對於不少醫學科學家來說有著不小的誘惑力:越過它,一些最難的科學之謎甚至可能迎刃而解。比如,猿猴如何進化成人?精神疾病的根源? 人類自我研究的謎底等著人們去揭開,而唯一的破解方法就是放棄人類的靈魂


近日,美國《連線》雜誌就列舉出科學家們最想做的各種“不道德”試驗。如果這幾個“泯滅人性”的試驗真的能夠拋棄倫理道德的約束試驗成功的話,那麼現代科學將能完成史詩般的跨越……


  1. 分離雙胞胎
    • 解惑:遺傳有多大作用
    • 試驗過程:提前招募懷有雙胞胎的母親參與這一試驗,保證嬰兒一齣生後的生活環境就完全不同——在確定要研究的項目後,在雙胞胎長大的過程中,為他們準備的家庭,飲食,甚至氣候條件都經過人為設計。
    • 研 究意義:探尋先天個性以及後天教養的關係時,基因幾乎完全相同的雙胞胎是再好不過的“試驗品”。如果科學家真的在雙胞胎出生後就把他們分開的話,這就是一 個嚴謹的試驗了。雖然這是能想到的最不道德的研究方法之一,不過為了解決遺傳與教養之間關係的一些問題,這可能是唯一的方法。
    • 如果試驗成功,心理學科可能受益最大——後天教養的作用在心理學科中一直沒有清晰的答案。心理學家對人的認識可能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比如,最終會解釋為什麼一起長大的雙胞胎最後可能變成完全不同的兩種人,而分別撫養的雙胞胎卻可能很相似。
  2.  人類胚胎成像
    • 解惑:細胞如何變成人
    • 試驗過程:在人類胚胎中插入追蹤劑,監視其發育過程。為了追蹤胚胎細胞內不同基因的活性,研究人員使用人工合成病毒在胚胎細胞內插入一種能夠成像的“報告”基因,如綠色熒光蛋白基因。胚胎細胞分裂時,研究人員就能真實地觀察到在胚胎不同發育階段的各種基因。
    • 研究意義:孕婦們會同意肚子裏的孩子被科學家用於研究嗎?不太可能。不過沒有這類追本溯源的試驗,我們永遠不可能揭開人體發育的未解之謎:細胞是怎麼變成完整的人體。胚胎的全程成像將是第一次讓人們能夠近距離感受人的形成,這些資訊可以幫助我們引導幹細胞分化以修復細胞損傷、治療疾病。
    • 不過人體胚胎成像的風險巨大,付諸實施有著巨大的阻力。因為不僅成像操作可能引起妊娠終止,用來插入報告基因的病毒載體還可能破壞胚胎的DNA,引起發育缺陷。
  3. 活體人腦取樣
    • 解惑:後天如何影響DNA
    • 試驗過程:研究人員獲取腦細胞的方法和外科醫生採樣活組織的方法一樣——在對患者進行淺麻醉後固定頭部,再對頭皮進行局部麻醉。此後在頭皮上切開幾毫米長的小口以及在顱骨上鑽孔,然後插入檢驗針採集少量活組織。
    • 研究意義:可能你之前捐過血,但是你考慮過你還在活著的時候,捐獻大腦麼?就算你願意,這也有違倫理。不過,這項試驗將有助於解決一個巨大的難題,之前在動物身上 的試驗說明這項研究有著重大意義,儘管科學家們普遍認為環境可以改變DNA,但是他們仍然匱乏所謂基因後天改變的樣本資料。
    • 對活體人腦進行採樣能夠回答一些深層次問題。閱讀能否開啟負責高級認知行為的基因?長時間打球能否使運動基因發生後天改變?觀看電視劇能否改變你大腦哪部分的基因?分析活體人腦細胞中的DNA表達情況,我們可以更清楚地知道生活方式如何改變遺傳基因。
  4. 人猿雜交胚胎
    • 解惑:人和類人猿為何有別
    • 試驗過程:用體外受精技術就能製造出可以正常發育的人猿雜交胚胎。黑猩猩有24對染色體,人類有23對,不過這並不能完全阻止兩個物種間的雜交,至於妊娠和生產,都可以採用自然的方式。
    • 研究意義:偉大的生物學家史蒂芬·傑伊·古爾德稱這個試驗是“我所能想到的最有趣的也是倫理上最不能接受的”。古爾德推測,人和類人猿之間的巨大差異顯而易見,但 這可能只是基因發育時間差異的結果。他指出,成年人類的某些身體特徵,如頭蓋骨較大、眼間距較寬,和幼年黑猩猩類似,這種現象被稱為幼態持續。他提出了一 個假說,進化過程中幼態持續的不斷積累可能是猿最終進化成人的原因之一。
    • 如果人猿雜交的試驗付諸實施,關於古爾德幼態持續理論的爭論就可以水落石出了。而在更廣泛的意義上,這項不道德的試驗有助於闡釋兩個基因及其相似的物種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異。試驗結果將引領生物學家深入探討我們最關心的物種——人的起源。
  5. 胎兒互換子宮
    • 解惑:肥胖是不是遺傳
    • 試驗過程:試驗和常規體外受精的過程基本相同。唯一的區別是屬於肥胖母親的受精卵被植入瘦小母親的子宮,而瘦小母親的受精卵被植入肥胖母親的子宮。
    • 研究意義:體外受精昂貴又有風險,很難想像通過體外受精才能懷孕的女性願意和別人互換胎兒,把自己子女寄託在別人的子宮上,而自己卻孕育著別人的孩子,然而這樣對科學無私奉獻的行為卻能帶來真正的重大突破。
    • 肥胖很有可能就是一個突破的例子。有研究表明,即使肥胖女性的後代往往也超重,然而飲食因素只是其中部分原因。問題是,沒人知道這種現象的原因中有多少來自基因——先天遺傳、獲得變異?
    • 加拿大一個研究團隊正在開展大規模母嬰研究,試圖從胎兒的所有基因改變中,找出暴露於毒物的子宮對胎兒有著怎樣的影響。如果採用互換胎兒的研究方法,結果將是顯而易見,甚至不需要統計分析,雖然這可能有點不道德。


信息時報  2011/08/02
相關連結
Seven Creepy Experiments That Could Teach Us So Much (If They Weren’t So Wrong) (Wire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