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6日 星期三

不能光減量 應區隔博士類型

 博士班要減量嗎?國科會57K方案引起各方激辯,有論者認為再不減量,台灣遲早自我毀滅;但也有學者認為問題不在減量,而是應區隔學術型博士與專業型博士,才是「人盡其才」。


 
 台灣大學學生陳乙棋、徐維遠日前投書媒體指出,國科會57k方案從明年起補助200位博士後研究員進入各種研發性產業,令人想起幾年前的大專生22k方案,間接拉低大學新鮮人職場起薪與學歷價值。然而政府10年前放縱大專技職院校一窩蜂地設立碩博士班,未訂定嚴格的員額限制,現在又打算以將近1.4億元的公帑來幫「流浪博士」解套,政府才應負起貶低博士學歷價值的責任。

 

 

 
 佛光大學校長楊朝祥則認為,博士生確實就業不易,但這根源於國內對博士班、博士課程的錯誤觀念。

 

 

 
  • 迷思一:認為博士主要的工作是學術研究或到大學任教。殊不知博士學位可區分成兩種,一種是學術型哲學博士(academic degree),以培養學術研究人才或大學教師,一種是專業型學位博士(professional degree),以培育各種高階專業人才,如教育學博士、工程博士等,畢業之後還是到專業領域工作。此外不少人認為博士班主要設置在研究型大學,但楊朝祥認為專業型學位博士課程亦可設置在教學型大學,如近年來以培育專業人才為主的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就紛紛設立博士班。
  • 迷思二:拿到博士學位者,若一時找不到工作,暫時先到大學或研究機構從事博士後研究員,是閒置與浪費人才。楊朝祥認為,現在的博士學位僅表示「初具獨立研究能力」,還沒能獨立從事研究工作或擔任教職,因此博士後研究已經愈來愈普遍,「博士後研究是累積能量,並非閒置與浪費人才」。

旺報 2011/10/26 簡立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