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世基金會自民國八十二年成立並開始募集發票,至九十九年,共募得「八億六千萬張」發票,中獎金額「七億八千萬元」,民國百年發票增設千萬獎金與特別獎號碼後,創世累計至八月分的發票有「六千萬張」,得款「七千三百萬元」,但基金會認為,與需求缺口相比,金額並不多,而發票量看起來比往年多,是因為募款的次數提高了,增加服務之外的人力成本才換來的。
創世基金會公關社資部組長游麗真表示,募款收入僅占總收入的一至二成,每年服務預算約十億,目前發票收入主要運用在全台九間植物人安養院的耗材、建物與生活費,對社福團體來說,小額捐款才是收入大宗,所以發票量減少,不至於影響整個運作,卻勢必對某部分的服務增加負荷,當植物人、獨居老人、街友等服務對象成長速度快時,基金會就需提高對外募款的活動次數。
游麗真指出:「我們去年已開始思考發票量降低這個問題,當企業提合作方案時,就希望能在公司內部提倡捐發票運動;有任何大型展覽,義工也出動募發票;在媒體露出發票影響的問題後,許多展場廠商甚至主動接洽,發起用發票換門票的活動,這樣的努力讓發票數再度回流一至兩成,像苗栗燈會、花博、建國百年展、愛心園遊會都曾幫過忙。」
此外,游麗真也表示,過去發票對完後,會銷毀,或再轉交給服務的街友去做資源回收,賺一點生活費,但發票量減少後,相對影響他們的收益;義工對發票量問題的反應也很大,創世曾發展整理發票的標準流程,縮短人力和時間的運用,不過每天花費四小時服務的義工,現在卻只要兩小時就沒發票可整理,服務量不足引起強烈不安感,因此改變服務方式,揪團到街上作募捐;發票問題環環相扣,創世希望政府在制定政策時,能雨露均霑的滿足所有人,不應只有單方面受惠。
電子發票方面,家扶基金會社會資源處主任郭幼萍表示,發票收入僅在募款項目中占一小部分,各縣市的家扶中心也有當地的企業或商店贊助,因此發票減少對家扶的影響不大,倒是近來有企業來電提及,政府要推電子發票,他們已在尋找可合作的社福單位,作公司集體捐贈的規畫。
伊甸基金會北區資源中心總監曹儉則說,本來大眾捐給伊甸的電子發票量比紙本的多,但在媒體不斷報導中獎者變多後,電子發票的量就大幅減少;減少的原因還包括政府的「溫馨提醒」政策,曹儉解釋:「電子發票對獎,手續比較麻煩,所以民眾網購後,會選擇直接捐出去,但現在國稅局會主動通知民眾,發票有無中獎,使民眾更不想捐了!而捐贈實體電子發票,也要經過認證,程序繁瑣,造成網路捐贈與實體捐贈電子發票都是阻礙。」每年伊甸發票收入約六百萬元,自六月至八月,就減少了百分之二十,估計今年補助失能家庭的資金會減少超過五十萬。
人間福報 2011/10/30 李祖翔
2011年10月30日 星期日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