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30日 星期日

昆蟲也會“恐懼” 捕食者能把其驚嚇死亡


昆蟲可能沒有發達的大腦,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它們不會感到恐懼。加拿大生物學家對蜻蜓進行研究後發現,它們對周圍環境非常敏感,捕食者出現在它們面前都能把它們嚇死,即使它們沒有被吃掉的危險。此項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生態學》雜誌上。




在實驗中,一群蜻蜓幼蟲和食肉性魚放在同一個水族館裏。即使魚無法吃到蜻蜓,有些蜻蜓卻被嚇死了。

在實驗中,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研究人員將一群蜻蜓幼蟲(年幼的蜻蜓是水生動物)和食肉性魚放在同一個水族館裏,但這兩個群體是用遮擋物分離開的,蜻蜓可以看到魚,並聞到魚的氣味,但魚無法吃到蜻蜓。看到魚的蜻蜓幼蟲比那些沒有看到魚的蜻蜓幼蟲存活率低2.54.3倍。這項研究的領導者、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生物學家洛克·羅(Locke Rowe)教授說:“我們的發現令人意外,許多蜻蜓一看到捕食者來到它們面前都被嚇死了。”

在第二個實驗中,暴露在魚類面前的蜻蜓幼蟲蛻變成其成蟲過渡期的死亡率達11%,而在自由環境中發生蛻變時的死亡率只有2%。羅先生說:“蜻蜓幼蟲通過蛻變成為成蟲,但我們發現大多數暴露在魚類面前的蜻蜓幼蟲無法成功完成蛻變,往往在蛻變過程中死亡。” 他補充說:“獵物如何擔心被吃掉是一個重要的生態課題。通過研究,我們已經瞭解了這些反應如何影響捕食者和獵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動物在壓力條件下的反應,要麼因為捕食者的出現,要麼來自自然或人類活動的影響,我們漸漸發現,壓力帶來死亡的風險更大。”

研究人員認為,他們的研究結果可以適用於所有生物體面臨的任何壓力,該實驗可以建立一個模型,為今後研究“壓力的致命影響”作為理論依據。

研究人員之所以選擇蜻蜓作為研究物件,是因為蜻蜓和其他昆蟲相比,其體型龐大,有些翼展達到16釐米,甚至最小的種類翼展也有2釐米。它們是極端敏捷的飛行動物,也是速度最快的昆蟲之一,有些能夠達到每小時40英里64公里)。蜻蜓是如此敏捷的飛行動物,卻在壓力下喪生,可見壓力的危害有多大。從心理學角度看,壓力是心理壓力源和心理壓力反應共同構成的一種認知和行為體驗過程。對於人類來說,是身體“備戰狀態”的反應,這是當意識到某種情形、某個人,或者某件事情具有潛在的威脅性和緊張狀態的時候做出的反應。當這種情況發生的時候,大腦分泌出包括腎上腺素等的激素,腎上腺素通過血管流淌到身體的各個部分。當這些激素流到心臟、肺和肌肉的時候,一種特殊的生理反應就發生了:心跳開始加快,呼吸開始急促,肌肉緊張並準備行動,視覺變得敏銳起來,胃裏打鼓,開始出汗,心中不安,嚴重時會噁心、嘔吐。緊張不安和焦慮保持在身體中並隨著遇到的每一件能引起緊張情緒的事情不斷積累上升,最終導致了不良結果。



騰訊科技 2011/10/30


相關連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