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7日 星期六

行數位教育 學者:請待人機合一

數位科技來勢洶洶,教育如何因應趨勢改革?「未來教育×明日學校高峰論壇」上,推動數位教材業者聲稱數位學習勢不可擋,但專家卻認為推動數位教育並非一蹴可幾,需要資源設備、師資和教材全部到位,以演進式推動改革,並定期評估成效,考量是否符合經濟成本,而非盲目追逐數位教學。

台灣數位出版聯盟邀集老師、校長、家長團體,於14日舉辦「未來教育x明日學校高峰論壇」,數位出版聯盟提出「三位一體」的建議,數位教育需要「設備」「軟體」和「內容」到位,政策、老師和學生能人機一體,修正過去偏重硬體設備、形成預算浪費。

中華民國中小學校長協會理事長張榮輝認為,學校課程數位化是趨勢,但教師科技能力面臨考驗,政府必須拿出九年一貫教改的資源和決心。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謝國清表示,台灣的資訊化和數位化相當薄弱,家長的數位能力落差也很大,但將孩子導向數位學習是未來的趨勢。

科技並非洪水猛獸

對於電子書包趨勢,高通光電行銷總監古雪柔(Cheryl Goodman)表示,數位科技進入教育,並非一定會造成出版業市場縮小,若能轉化為數位學習反而是契機。未來若以平板電腦做為學習媒介,不但能隨時在線上召開讀書會,且目前已能達到紙張閱讀的舒適度,更便於閱讀。日本小學館兒童學習教育總監伊藤護也指出,2009年小學館曾做過一項調查,將數位學習系統導入國語詞彙學習,以兩組學生分別做實驗,幾個月後,發現數位學習組識字量,比使用一般印刷教材的學生多出4千字左右。

但數位教育專家卻有不同見解。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陳立祥直指,數位工具林林總總,如何妥適運用這些工具做教育改革,必須嚴謹思考。他強調教育改革不可能像革命,而是演進性的改革,目前日本規畫2015年達到30%學生使用電子書,韓國則規劃2015年達到全面使用電子書,但師資培訓和教材來不及充實的話,「若教師和學生不適應,就算政府花費龐大預算,屆時這些電子白板仍是當(傳統)黑板使用。是否會造成數位泡沫,值得思考。」

改革切勿急就章

陳立祥指出,各國教育主關機關都指望教師自編教材,卻又希望維持教課品質,這反而成為教師的沉重壓力。他認為,數位教材需有大量資訊工程、教材專業人員與教師通力合作;各校應將數位能力納入校長甄選條件,成立數位推動委員會,不能讓老師單打獨鬥。

「學生使用電子書學習,光靠自己閱讀或老師引導,都不會比紙本閱讀更有學習成效,除非運用媒體素材營造合適的學習情境。」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傳播與科技研究所教授劉遠楨指出,數位教學是老師未來進修方向,然而培訓老師使用數位教學,並非一蹴可及。

「大家都認為新科技是好的,趕著學會,但沒有人能肯定數位教學是否有成效!」新竹教育網路中心主任鄧拔銓認為,目前數位教學的典範學校並不適用於每所學校,必須評估各校條件與發展特色。當前的數位教學政策且戰且走,教育部和部分地方縣市都有資訊教育白皮書,但鄧拔銓認為,政府每年應停下來檢視該修正之處,學習成效是否合乎龐大經費開支。他建議可交由國家教育研究院集合數位教育精英,研究出真正有效的數位教學模式,讓老師不必苦苦摸索,學生又達不到學習成效。

台灣立報 2011/12/15 張舒涵

相關連結
配套做好 數位學習才可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