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縣淡水鎮義山裏下圭柔山有個蔡家村,三十幾戶、兩百多位居民幾乎都姓蔡,年輕人多半外出打拚賺錢,村裏以老人家及小孩居多,老人家平時共耕、三餐共膳,自給自足、相互扶持,自稱住在“快樂的人民公社”。
蔡家村今年被縣府選為觀摩小區,鎮公所自五月起選定鎮內另三處小區,要比照推動。
蔡家村位在距淡水市區約四公里的下圭柔山,緊鄰三芝鄉,自先祖居住至今已一百五十多年。一九八四年,三芝出身的李登輝擔任台灣省主席,將一些祭祀公業、土地持分糾葛不清的農宅改建為示範農村,北縣選中蔡家村。
當時規劃頗完善,有圖書館、公園、農宅雙並、電纜地下化等,打算作為全省模範農村;但廢省後計劃停擺,蔡家村子女成年後都外出打拚,剩老人小孩在村裏。
蔡家村的改變是由蔡家村子弟、六十歲的蔡瀛推動。蔡瀛原本在台中從事文化事業,五年前退休後搬回故鄉,接任祈福保生宮總幹事,下定決心要恢復家鄉純樸、自然的面貌。
為了凝聚老人家向心力、兼顧及長者三餐便利及健康,蔡瀛和五位廟裏委員各捐十萬元開辦三餐共膳,一開始長者們不太能接受,認為只有子女不孝,才須到廟裏“吃閒飯”。
蔡瀛考慮老人家尊嚴,乾脆每人每月收一千元供三餐,老人家才願到廟裏共餐、話家常;路途較遠、行動不便的長者,則由志工送餐。
此外,在銀行任職的子弟提供約一甲荒廢農地,免費供長者分工開墾、種各種蔬果,所有作物都無農藥,全靠長者手工除蟲,收成供應共膳綽綽有餘,還分送鄰近小區。
里長高木林大力協助向公家爭取綠美化、整頓環境等協助,漸漸引起迴響。四年前,台北富邦銀行慈善基金會董事長白秀雄,將蔡家村納入“北富銀小區長者共同照顧中心”,以彩券盈餘贊助兩年。
台北縣府社會局也將蔡家村納入小區關懷據點,與鎮公所一起輔導蔡家村共膳、共耕,又開辦松年大學,老人家們學日語、北管鑼鼓陣,還不定期校外教學,日子快樂又充實。
聯合報 2009/06/22
2009年6月22日 星期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