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1日 星期一

機器人加入 解決床荒問題

      病床數不足與長期病患占床的問題讓醫院紛紛鬧「床荒」,慢性病人被迫出院在家調養。申請外籍看護的評估手續與每月超過數萬元的費用讓不少家庭怯步,許多負擔不起的家庭選擇由親人照料病人的生活起居,但長期照護導致的心力交瘁造成不少家庭悲劇,如之前發生的多起媳婦悶死婆婆的案例。「一床難求」、「醫院人球」,在在顯示出台灣長期照護醫療體系的不完善。

     據聯合國經濟社會理事會二○○九年發布的世界人口趨勢報告,六十歲以上高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將從二○○九年的一一%,大幅增加到二○五 ○年的二二%。到了二○五○年,全球老年人口預計將比目前成長二倍左右,由二○○九年的七.四三億增加到二○五○年的二十億,屆時,高齡人數將超越十五歲以下兒童的人數。

     伴隨著高齡少子化現象而來的專業醫護人員短缺(台灣一個護士約要照顧十五個病人,但先進國家每位護士約負責六位病患)、醫院病床不足、慢性疾病發生率升高等等問題,使得能改善健康照護效率並有效減少醫療照護支出的遠距醫療備受矚目。而傳輸科技、無線通訊、互動式視訊以及醫療機器人等相關技術的日益進步,讓遠距醫療在非臨床領域的應用持續增加,遠距健康照護與醫療服務機器人市場呈現急速成長的趨勢。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National Intelligence Council)於二○○八年發布的《二○二五全球趨勢:一個已然改變的世界》報告中即大膽預測,二○二五年服務型機器人將大舉攻佔市場。

     有喜、怒、哀、樂表情並具互動感情之醫療服務型機器人可協助病人移動,節省搬運行動不便者的人力;為失智老人帶來撫慰效果,甚至改善自閉症孩童與人溝通之互動問題。而包括遠距健康管理與遠距會診等的遠距醫療,則可讓經過醫院專業判斷及通過出院基本指標之不同病情的病人、需要長期追蹤的慢性病患及需要長期照護的高齡與殘障人士,可以舒適的在家中與醫院的醫護人員面對面看診,免於到醫院排隊掛號並減少感染的發生,平時亦可在家中透過醫療檢測系統進行健康檢測與記錄。

     目前我國遠距醫療與服務型機器人產業正在起飛,在資通訊技術(ICT)、IC設計、晶片生產與電腦零組件等方面擁有高度優勢的台灣,雖不是大國,卻絕對是這方面科技的強國,非常適合發展智慧型機器人產業。若政府與相關單位能於此時投入更多資源,加強健康照護機器人移動能力與環境感知能力之改善,將服務型機器人技術完整地應用至健康照護上,台灣的醫療體系將更臻完善,病人亦將活得更有尊嚴!畢竟,先進、優良的醫療照護體系與品質是一國文明進步的重要指標之ㄧ。

 中國時報   2010/06/21 羅仁權(作者為台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特聘教授)

相關連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