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多數醫學中心目前都傾向採醫師業績計薪,其中包括長庚等申請「駐診拆賬」的醫院,醫生更是零底薪,醫生想要有高收入,只能衝高看診量,醫改團體擔心這種「以量取勝」的看診心態,勢必影響醫療品質。
看診零底薪 收入全靠抽成
私立醫療院所協會秘書長吳明彥指出,美國確實有不少醫院採取所謂「開放系統(Open System)」的經營方式,醫師租用醫院的空間,進行醫療服務。目前台灣也有少數一、兩家中小型醫院採用類似模式經營。根據國稅局解釋,醫院與醫師間若有「駐診拆帳」關係,首要條件就是醫師「零底薪」,駐診醫師沒有薪資收入,全靠服務數量抽成。
目前有大型醫學中心將整個科部給外部承包,包括洗腎中心、急診都有醫院外包;多數都沒有給專任醫師底薪,而是以醫師績效來支付薪資,醫師並非醫院的合夥人。
督保盟:外包醫師素質難管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指出,醫院把洗腎等部門外包出去後,對於相關醫師人力多半完全不管,但民眾並不知道醫院和醫師的委託關係,出了問題不知道責任歸屬。
以前有醫院找來支援的醫師,最後才發現竟然是密醫,此一現象已充份說明,當醫院與醫師間不是常態僱傭關係的時候,醫院對醫師的篩選與監控,就遠不如專任醫師。
一旦採取績效計薪,醫改會研究員李怡嫺認為,除了可能會影響醫療走向、逼迫醫師往業績靠攏,更嚴重影響醫療勞工權益。過去曾有一名醫師因為出國開會受傷、無法看診,結果整個月的收入只有四百元。
值得注意的是,衛生署已經表明,專任醫師駐診拆帳將影響醫院評鑑結果,核心業務也不可外包,間接否決了區域級以上醫院專任醫師,採取駐診拆帳模式看診。
多年來一直採行固定薪水制度的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黃達夫說,在美國,著名的醫院像是梅約診所、克里夫蘭醫院等,都是採行固定薪水制。高品質醫院在挑選醫師時,選的就是希望好好照顧病人才來、而不是光想賺錢的醫師;此外,採行固定薪水,也不會因為哪個醫師想看比較多患者等因素,影響醫師間的合作。
核心醫療業務外包 評鑑過不了
衛生署醫事處處長石崇良指出,根據衛生署今年二月頒布的「醫療機構外包作業指引」,明定診斷、治療等核心醫療業務不得外包,若長庚上千名醫師只是到院「駐診」,院方形同將核心醫療業務外包,未來無法通過醫院評鑑。
自由時報 2010/07/02〔記者洪素卿、王昶閔/台北報導〕
2010年7月2日 星期五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