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7日 星期二

社會住宅可行性及提升青年支持度之影響評析


日前社會住宅議題喧騰一時,內政部率先於五都選舉前公布位在大台北地區的五處社會住宅預定地,包括台北市萬華青年段、台北市松山寶清段、台北縣三重大同南段、三重同安厝段、中和秀峰段等處,面積總計3萬316平方公尺,預計民國100年底前動工,未來可提供1,661戶住家,優先開放社會經濟弱勢租用。


 根據首批社會住宅的規劃有以下幾個原則,第一、採「只租不賣」模式。由於過去台北市國宅位於精華地段,價格又遠低於市場,購屋者經由「抽籤」取得資格後,往往期限屆滿立即脫手、獲利,造成後期投機客藉人頭戶囤積國宅,影響市場價格。因此社會住宅強調「只租不售」,以低於市場租金租給社會經濟弱勢族群,實際照顧經濟弱勢者,避免市場扭曲,達成住宅永續循環利用。

 第二、擴大社會住宅適用對象。原內政部住宅法草案明定經濟或社會弱勢者為低所得家庭、單親家庭、生育子女三人以上、65歲以上之老人、受家庭暴力或性侵害之受害者及其子女、身心障礙者、感染人類免疫缺乏病毒者或罹患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者、原住民、災民、遊民、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認定者等,如今政府同意逐步開放予前來大台北都會區就學、就業的外地青年承租。

 第三、分散各地,早期台北市針對低收入戶興建平價住宅,由於當時規劃設計標準偏低,且集中大量貧戶居民居住,加上公共設施維護費收費低廉,無法收支平衡,僅能靠政府編列有限預算做基本的維修,導致居住品質惡劣。因此,為避免集居造成的標籤化、污名化,社會住宅採「小規模、分散各地」,在巷弄內不易存在社區界線,讓居民迅速融入社區,對當地也不會產生負面影響。

 第四、限制居住時間。目前台灣可被稱為社會住宅的數量相當少,包括平價住宅、出租公宅、原住民公寓、單親婦女中途之家等,僅有6,397戶,佔全國住宅總量0.08%,未來社會住宅數量仍可能低於需求。因此為防止好地段遭長期佔住,未來將依身分和情況限制居住時間,避免申請等候時間過長,例如只能承租3~7年,保持流通性,讓有需要的居民能順利入住。

 最後、興辦方式及租金多寡。目前政府屬意公開招標,提供土地與建商合建,強調在建築外觀設計與空間品質力求提升,完成後建商可拿回部份住宅以供出售,可確保政府財務獨立,也有助於社會住宅與一般住宅無異。另外,住宅所在地點對租金影響甚鉅,政府考慮公平、正義原則,將直接反映在租金的差異上,且保證租金低於市價。

 綜合以上所言,興建社會住宅體現政府對弱勢族群居住問題的重視,也是一項具體可行的住屋政策。但後續執行上面臨的問題,例如地方壓力、格局品質、管理權責、租金收取、維修費用、入住資格、以及逾期不搬等等,反而是政府能否成功推動社會住宅的關鍵。

 除此之外,針對政府同意逐步開放予前來大台北都會區就學、就業的外地青年承租社會住宅,是否能提升青年對本黨支持度。事實上,社會住宅興建的數量有限,僅能滿足過渡時期的住宅需求,目前青年面臨的是低所得與高房價,因此提供社會住宅對提升青年支持度之影響有限,應從以下幾個層面著手,實際改善青年勞動處境及發展機會,才能真正有助提升支持度。

 首先,要解決青年就業的問題,根本途徑就是發展經濟。激勵民間投資,透過擴大經濟規模來增加就業容量,進而降低失業率並提升薪資水準。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全力發展服務業,勞動和知識密集型行業,既可吸納大量的中高端人才就業,又能推動新型?業發展。全面開放觀光,發展旅遊、醫療、文化、養老、社區服務等服務業,既可在當地創造大量就業機會,也能提高人民生活質量。

 第二,協助中小企業創新投資。過去台灣中小企業在促進就業方面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所有企業界內佔有百分之九十八的比率,而提供就業機會達八成五。台灣成長的最主要動力正是在於構築經濟主體的中小企業,能夠掌握潮流及機會,善用國際貿易與跨國技術移轉,引進技術創新,謀求產業升級,創造了廣受國際社會肯定的經濟奇蹟。因此,為中小企業發展創造一個成長發展的好環境,協助中小企業因應各項挑戰,更能有效促進青年就業或創業。  第三,發揮青年學以致用能力。國內部份大學畢業生因市場能力不足無法學以致用,導致他們畢業後面臨失業的窘境,應針對產業發展所需技術/專業及研發人才之供給措施,予以整合強化,除了提供就業輔導、媒合就業之外,可同時因應就業市場結構調整、民間企業高素質人力需要,發展就業導向的職技訓練與第二專長訓練,提升職場競爭力,發揮所長。

 根據內政部的統計,台灣生育率逐年下滑,去年更是降到千分之八點二九,為全世界最低;十年來,實質經濟成長百分之17.5,但實質薪資卻不增反減百分之4.3;此外無論是公務員或國營事業招考,都創下超低錄取率,顯示年輕一代被迫向現實就業壓力低頭,對未來有極度不安全感。因此,獎勵民間投資、創造就業機會、提升所得、協助創業等等,並持續落實房地產降溫政策,消弭投機性買盤、減低投機風氣,讓房價恢復合理平實,青年有信心可以追求夢想,支持度自然會提升。


中央日報 2010/12/07 特稿/智庫論壇/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助理研究員 盧佳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