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賣新聞」今天報導,大阪大學研究所醫學系研究科的研究小組研發成功,刺激罹患「網膜色素變性症」的失明者網膜,迄今已在6名失明者中確認5人的效果,讓他們可以辨別白色光。
圖片取自 讀賣新聞 http://www.yomiuri.co.jp |
眼睛的構造若以相機來比擬,角膜和水晶體相當於鏡頭,網膜相當於底片。健康者看到的影像是被變換成電信訊號,經由網膜和視神經送至「視覺野」而可以看到,網膜色素變性病患由於網膜的視細胞逐漸消失,電信訊號無法到達「視覺野」而造成失明。
由不二門尚教授等組成的研究小組,在病人網膜外側的強膜(鞏膜)中裝設7公釐(millimeters)平方,作為刺激電極用的晶片,來自晶片的微弱電流流到裝在眼球內的歸還電極後,回流的電流刺激還殘留在網膜內的極少數神經細胞,使得病人可以辨別白色光。
這個醫學小組從2005年秋天至2008春天共對4名病人裝設晶片,手術中在極短暫的時間內給予病人光刺激,其中3人可以辨別光的方向。
今年4月至7月,研究小組並對失明10年以上的2名女性裝設晶片長達1個月,並在額頭突出部也裝設取代眼睛用的CCD相機,取得的影像經由體外裝置變換成電信訊號後,再透過體內裝置送達強膜內的晶片。
圖片取自 讀賣新聞 http://www.yomiuri.co.jp |
這2名女性其中有1人是住在千葉縣的67歲婦人,她利用裝在額頭的相機可看到電腦黑色畫面上不規則出現的白色棒子而指出位置。
報導指出,美國和德國對人工視覺的研究領先日本,利用直接刺激網膜的方式,美國南加州大學的研究小組讓17人平均裝置14個月的電極,其中有人可看到英文字母拼音,但是由於有傷害網膜的危險,日本在強膜裝置電極晶片的方式,安全性較高。
報導引述不二門尚教授的話指出,目前雖仍無法讓失明者辨別色彩,但若可分辨黑白,將有助於生活品質的提高。他期待這項研發成果能在數年內使得病人不用手杖就可以步行。
中央社 2010/12/05 張芳明
相關連結:
- 你是我的眼!小攝影機 代視網膜
- 失明に人工視覚、白い光「見えた」…国内初 (読売新聞)
- 不二門 尚 (Takashi Fujikado) 實驗室 Department of Visual Science, Osaka Universit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