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劍橋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美國《科學》雜誌上報告說,健忘源自記憶混淆的理論得到了動物實驗的支持。 過去研究顯示記憶功能受損而健忘的實驗鼠不能區分熟悉和陌生的物體,但無法判斷其原因是記憶丟失還是記憶混淆。 研究人員因此設計了新的實驗,讓實驗鼠先熟悉一個物體,然後將其拿走,一段時間後再放回原有物體或另一個新的物體,觀察實驗鼠的反應。
通常,正常的實驗鼠對舊物體不太感興趣,如果放回的是新物體則會探索相對更長的時間,說明它們對舊物體有較好的記憶。 但對記憶功能受損的實驗鼠來說,無論是舊物體還是新物體,探索的時間都差不多,表現出健忘症狀;更關鍵的是,它們探索新物體的時間比正常實驗鼠要短,說明可能出現了記憶混淆,錯認為對這個物體已經比較熟悉了。
參與研究的莉薩·薩克西達 (Lisa Saksida)說,這好比一個健忘的人沒有按時吃藥,並不一定是徹底忘記了應該吃藥的時間,而是記憶系統混亂,錯以為已經在這個時間吃過藥了。
研究人員還在此基礎上找到了對應的治療方法,即減少環境中其他信息的影響。 如果在通常充斥著各種信息的環境中對記憶功能受損的實驗鼠進行記憶測試,它們表現並不好,但如果讓它們呆在黑暗安靜的環境中,減少其他信息,再進行記憶測試,則表現會有進步。
新華網 2010/12/05 黃堃
相關連結:
- Dementia May Result from Incomplete Memories (Science Daily)
- Paradoxical False Memory for Objects After Brain Damage (Scienc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