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明尼亞波里星壇報》報導,明尼蘇達州為了提供資優生適當的指導,並吸引更多學生就讀,有愈來愈多學校開始發展資優教育。11歲的歐吉爾維是5年級的學生,前陣子還覺得學校很無聊,他說:「這一點也沒有挑戰性,如果你想像3年級學生坐在1年級教室上課,就是那樣。」在他加入資優教育計劃後,反而開始專注地上課。
過去8年來,儘管教育經費短缺,但明尼蘇達州仍有許多學校為前1%至2%的學生規劃特別教育方案。
資優教育專家貝蘭斯說:「一套課程不適用於所有人及天賦異稟的學生,一個特製化的環境是最好的,我們在州內已取得驚人的進展。」
教育補助經費的多寡與學生數量成正比,因此隨著教育經費日益緊繃,許多學校為吸引和留住學生,催生資優生的特殊教育方案。
教育方案面臨阻力
因弗葛洛夫高地小學(Inver Grove Heights School)從2002年開辦「雅典資優方案」,目前2到5年級共有120名學生加入這項計劃,其中有半數學生來自其它28個學區。
其它學區後來也紛紛跟進,使得資優教育的競爭趨於白熱化。但資優教育仍有不少問題,要因應學生的多樣性更是困難。在布盧明頓學校的「特殊學習和項目計畫」中,有37%的學生是非白人或低收入戶,計畫工作者凱施說:「這有好轉,不過仍有大段路要走。」
負責雅典資優方案的包爾迪克指出,儘管資優教育成為風潮,但許多學區在興辦資優生教育時仍面臨阻力。許多學區擔心,資優生教育會被指控為教育資源不公,尤其是有許多弱勢學生需要幫助時。
春湖公園學區燈塔計畫(Lighthouse Program)的負責人凱兒堤表示,聯邦政府推動《沒有一個孩子落後》(No Child Left Behind)計畫,將更多的教育重心放在學習較費力的學生身上,而支持這項計畫的人認為,智商只是一個刻板印象,他們相信時間如果充裕,只要認真學習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科學家。不過凱兒堤也指出,大多數人對於資優生同樣也抱有錯誤印象,總認為他們是在靠自己學習。
包爾迪克就認為,資優生的成就在被看見以前,其實非常需要幫助,他說:「他們的獨特學習需求在很早的階段就出現了。」
包易克有一名資優生女兒,她每個星期有幾個小時會離開原班級,和一群資優生一起上課。包易克認為,這不是菁英主義,而是因材施教,他們也需要挑戰性,就像其他學生也需要挑戰性一樣。
朵尼爾的兒子就讀於明諾東卡學區,他在一年級就開始閱讀哈利波特,他被抱怨在一般兒童讀物課時不專心聽講,朵尼爾說:「他不能假裝對某些事情感興趣,那在他的程度之下。」她認為自己的兒子就是需要這樣的特殊方案教育。
專家表示不是每一位資優生都會從特殊方案中受益,但針對智商145以上的極資優學生是有用的。凱施說:「孩子不是一天只有一小時的天賦,他們必須每天學習才行。」
據國家資優兒童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Gifted Children)研究顯示,將天資聰穎的學生聚集在一個獨立的環境中學習,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凱施表示,布魯明頓學校的學生從2年級到8年級的資優生表現,比一般學生的成就高出2到3倍。
配合快速教學步調
大多數推出資優生教育的學校都有不同的教學方法,但共通之處就是它們都聘有資優教師及快速的教學步調。阿勞翁爾在明尼唐卡學區的卓越小學裡負責「冒險家資優方案」,這裡有19名4、5年級的資優學生,智商都超過 145,他們正在學習國中和高中課程,他們的學習速率是一般同儕的4倍。他們平常大約只花10分鐘講解課程內容,另外2小時則深入討論。
阿勞翁爾表示,資優方案也提供安全的空間給這些小孩,他們不會因此感到孤單或是遭到其他學生的欺負。
他說:「這些孩子的確存在風險,如果我們不做些什麼去因應他們的需求,他們可能會因此輟學或對學習不感興趣。沒有這樣的空間,孩子就會迷失,對部分孩子來說,……這是他們的救命恩人。」
台灣立報 2010/12/19 陳玫伶
相關連結: Reaching out to gifted students (Star Tribune)
2010年12月20日 星期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