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1日 星期二

神經退化治療曙光 中研院研究有成

包括阿茲海默症等,過去被視為無法救治的神經退化性疾病,未來可望出現治療新曙光。由於蛋白質群集是造成腦神經死亡和退化的主因,中研院研究發現群集的關鍵因素,未來將進一步研究特別藥物對抑制神經退化的作用。

中研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胡進錕博士與其研究團隊,最近發現影響蛋白質群集現象的關鍵因素,此一系列研究為預防或治療神經退化性疾病,包括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杭丁頓舞蹈症等疾病的治療,打開一扇希望之門。

蛋白質群集,被認為對於神經退化性疾病致病機制,扮演著重要角色。中研院表示。胡進錕的系列研究,將有助於揭開蛋白質群集現象的神秘面紗,相關突破性成果已於去年發表於「物理評論通訊」與「日本物理學會學刊」。

神經退化性疾病是指神經結構和功能逐步喪失所造成的疾病,包括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杭丁頓舞蹈症、小腦脊髓萎縮症及額顳葉退化症等。這些疾病源於蛋白質在腦部發生群集現象,而造成腦神經退化或死亡。

胡進錕表示,後續他將與團隊結合電腦模擬、解析分析和實驗數據,建立蛋白質群集現象的一般性理論,並藉此預測特定藥物、細胞突變及蛋白質所處的環境,如何影響蛋白質群集的速率,或抑制群集的發生。



台灣醒報 2011/01/11  蕭介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