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3日 星期日

日本特殊的網路文化 臉書在日遇冷面孔

    社交網站“臉書” (Facebook)創立於美國,迅速傳播至其他國家。數以億計網民登錄這個社交網站,上傳照片、發表日誌、尋找好友。

    然而,向來在消費時尚領域不落人後的日本人,卻對風行全球的“臉書”不太“感冒”,這背後與日本特殊的網路文化有關。

    難以打開日本市場

    美國電影《社交網路》1月15日在日本上映。影片反映了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馬克·朱克伯格和美國哈佛大學同學創辦“臉譜”的經歷。

    美國《時代》週刊2010年12月評選朱克伯格為年度人物,理由是朱克伯格憑藉“臉書”這一社交網路在不到7年內把全球5億多公眾聯繫到一起,“改變我們聯繫彼此的方式……以一種我們未曾見過的方式影響人性”。

    不過,很多日本人觀看《社交網路》前可能會問:“朱克伯格是誰?”

    根據市場分析網站“社會烘焙師”數據,截至1月15日,“臉書”全球註冊人數為5.96億;美國“臉書”註冊用戶為1.47億,大約佔網民總數60%。而日本僅185.48萬網民擁有“臉書”賬號,佔網民總數不到2%。

    美國高盛集團正準備向“臉書”公司注入4.5億美元投資,而日本的網路廣告市場2009年銷售額達到7069億日元(約合85億美元)。如果要證明“臉書” 值得高盛繼續投入,如何填補“臉書”的日本市場缺口,為“臉書”創造增長機會,可能是朱克伯格需要積極應對的挑戰。

    朱克伯格已承諾採取措施改善這一狀況,“臉書”公司也開始針對日本市場的特點調整其服務。但一些分析人士認為,這一切並不容易實現。

    “臉書”幾年前推出了一個由網民志願翻譯的日文版網站,但有些用戶抱怨說日文版網站用起來不方便。“臉譜”公司於今年2月特意開設了東京辦事處,為日本市場量身打造網站。

    “‘臉書’在日本確實面臨挑戰,”美國尼爾森網路評估公司分析師鈴木成德說,“(一方面)存在強有力的競爭對手,還有就是日本網路文化的問題。”

    使用真名難被接受

    “臉書”要求用戶以真實姓名註冊個人網頁,日本網民也不例外,每當日本用戶被懷疑沒輸入真實身份資訊時,“臉書”日本網站就會彈出一個窗口,警告道:“‘臉書’重視現實聯繫,請使用您的真名。”

    這正是阻礙“臉書”在日本擴充“粉絲群”的重要因素。日本網民極其注意保護個人隱私,即使一些知名“博主”也習慣於使用昵稱或假名在互聯網發帖。

    日本MMD研究室對2130名移動網路用戶調查後發現,89%調查對象不願意在互聯網上公開真實姓名,大約84.9%網民不願公開工作單位名稱。

    上田舞子現年26歲,在大阪一家文具店工作。她開設Mixi個人網頁已5年,每天至少登錄一次,瀏覽“好友”日誌,上傳寵物照片,有時候也寫寫自己一天都幹了些什麼。但大多數Mixi用戶不知道她的真名,她也從未上傳過自己的照片。

    她聽說過“臉書”,但懷疑那家社交網站過於“公開”。

    “我不想公開真實姓名,”上田舞子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說,“如果陌生人或某個同事發現了你的真實身份怎麼辦?”她特意要求《紐約時報》不要公開她在Mixi的用戶名。

    美國微軟公司2010年對亞洲11個國家和地區3000名網民調查結果顯示,一半以上日本調查對象承認,自己經由社交網站結識的“熟人”中沒有一個是現實生活中的好友。

    日本網民可能表現得相對“極端”,但他們並非唯一抗拒“臉書”個人隱私政策的群體。在一些團體投訴“臉書”共用過多個人資訊後,“臉譜”去年5月已採取更嚴格的隱私保護措施。

    日本知名博主“昭元阿基”也不願公開真實姓名和照片,“隱私太少的危險可能在全球性的‘臉書’風潮中被忽略,但在其他地方可能會越來越成問題,”他說,“如果我在不知情狀況下在大街上被人認出,我會感到反感。”

    競爭對手注重隱私

    “臉書”在日本遭冷遇的另一個原因,是早在它登陸日本之前,一些日本社交網站已搶佔了大部分市場,而這些社交網站的共通點是:它們都懂得迎合日本網民注重隱私的需求,允許用戶以假名註冊。

    “臉書”2008年中期進入日本,至今用戶人數不到200萬。與“臉書”功能最相似的日本“土產”社交網站Mixi創立於2004年,用戶可以在上面張貼照片、分享評論和鏈結,並在覆蓋各種話題的社區論壇上交流想法。如今Mixi用戶已超過2160萬。

    另一家建於日本的社交網站Gree後來居上,今年以近2250萬用戶超過Mixi成為日本擁有最大用戶群的社交網站,它的迅速擴張得益於支援一個廣受歡迎的免費手機遊戲平臺。用於大約2170萬用戶的Mobage-town網站同樣提供受歡迎的遊戲,還允許用戶通過點擊廣告商網站來贏取遊戲所需的虛擬錢幣。

    Mixi允許用戶使用假名註冊並決定哪些人能看到自己的圖片和其他上傳資訊。同時,這家社交網站設有“足跡”功能,能使用戶知道哪些人瀏覽過自己的個人資料。

    這三家日本本土社交網站如今也開始倣照“臉書”的某些特殊設計更新網站功能,如允許第三方開發商在網站添加一些應用程式,日本網民更無須“變心”、投向“臉書”。

    Mixi同時也注意引進其他來自矽谷的新興網路技術,2009年末開始,Mixi添加了一項新功能:用戶可以實時發佈150字上限的短資訊。

    這個功能是在模倣微博客創始者“推特”(Twitter)網站,不過並未妨礙“推特”在日本發展壯大。

    據尼爾森網路評估公司統計,截至2010年7月,“推特”在日本的用戶數量已達1000萬左右。值得注意的是,“推特”不要求用戶公開真實身份。

    “臉書”網站的日本負責人兒玉太郎去年11月接受日本電視媒體採訪時說,日本網路文化一直以來與現實生活聯繫不夠緊密,他相信,當日本網民發現能借助“臉譜”找到老同學時,他們對“臉書”實名制的態度會轉暖。

新民晚報 2011/01/21  唐志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