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3日 星期一

社區照護 讓老有所終

     我國的長期照顧制度應往市場化還是公共化的方向邁進?多位學者建議,在國人普遍不願繳交更多稅金、政府財政負擔又愈來愈重的前提之下,讓社區分擔照顧的責任,不僅能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也符合我國傳統文化中,老有所終的安養習慣。

     台灣大學社工系教授楊培珊指出,老人長照制度的發展方向始終定位不清,因我國為低稅收國家,不可能由政府全額負擔老人照顧,然而一旦出了事,國人卻又期盼由政府全權負責。

     以北歐幾個社福國家的老人長照制度為例,因為稅收得重,老人照顧便完全由政府支出,是大眾共享的公共福利,照顧的品質也由政府負全責,「聽來很令人羨慕,但國人願意繳交重達五十%以上的稅嗎?」

     在完全市場化的環境中,私人機構要能生存,便得仰賴服務品質、口碑等條件,在市場競爭的情況下,劣質機構不出幾年便會被淘汰;楊培珊分析,國內某些小型安養機構的服務品質不符標準,仍難被淘汰,即出於我國既非完全市場化,亦非完全公共化的環境。

     她舉例,某縣市的老人福利機構數量不夠,地方主管機關居然以拜託的方式,請身障機構一併照養老人,「如果是市場決定,為何會出現政府請託?但老人安養若為公共福利,試問政府準備好了嗎?」

     台大社工系教授林萬億指出,考量我國財政情況以及年邁者在熟悉環境裡老去的文化習慣,老人安養制度若能以小型化、社區化的方向進行,將照顧責任由政府與社區共同分擔,才能解決目前因為利潤最大化而導致服務品質不一,或老人不願尋求協助的情況。


中國時報  2011/01/02 羅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