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1日 星期一
美國夢幻滅 中產階級逐漸消失
很多美國人相信,只要努力不懈的奮鬥,便能獲致更好的生活。但這個「美國夢」的真相是:過去20年美國一般民眾的平均所得不增反減,而富有階級卻變得更有錢。這種貧富差距在這波金融海嘯之後越發明顯,導致越來越多中產階級消失,貧窮階級擴大。
根據美國國稅局的資料,1988年美國一般民眾經通膨調整後的平均年所得為3萬3400美元,20年後幾乎原地踏步,2008年的平均年所得略減為3萬3000美元。在此同時,1%最富有的美國人(年所得超過38萬美元)過去20年的平均年所得成長33%。
工會式微 無力議價
羅格斯大學教授羅傑斯表示,美國藍領和中產階級所得原地踏步的主因是,工會力量式微和其他勞工保障減少,集體議價的力量消失,使得藍領和中產階級無法爭取更好的待遇,所得無法跟上通膨速度。
根據調查,過去30年美國勞工加入工會的人數銳減,1983年加入工會的勞工佔總勞動人口約20%,去年降至不到12%。
國際競爭 不利調薪
國際競爭是另一原因。全球化使得美國很多製造業工作遷移到勞力更廉價的國家,使得美國勞工的薪資難以調高,半數勞工的週薪不到505美元。
羅傑斯表示:「隨著美國與中國的關係越緊密,不禁令人懷疑,美國的薪資水準是否已由中國設定。」羅傑斯表示,50年前美國還有很多只需高中文憑就能做的藍領工作,現在的工作需要更多軟技能(soft skills),而這需要大學文憑才能勝任。
當美國藍領和中產階級的所得原地踏步之際,美國富有階級卻利用上述因素擴大財富,拉開與前者的所得差距。例如,全球化雖然對勞工不利,美國企業卻利用全球化來降低成本和提高獲利,而新市場也能創造更多的需求。
華爾街薪酬顧問強森表示:「在經濟全球化時代,擁有金融服務、科技、娛樂或媒體等特殊技能者,有更大的就業空間,也能獲得更高的報酬。」
股市上漲 富人得利
股市也是拉大美國貧富差距的另一個原因。根據統計,1970年以來,史坦普500指數上漲逾12倍,雖然協助美國經濟成長,但股市上漲的好處多半落入富有階級口袋。
過去幾十年,美國政府的政策也助長這樣的趨勢。1980年代雷根總統放寬對銀行和信用合作社的管制,柯林頓總統時代則取消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合業經營的限制,2000年布希總統上任後又放寬對複合證券的監督,各種衍生性金融商品如雨後春筍般竄出,為整個金融部門創造出驚人的財富。
布希任內提出的減稅政策,歐巴馬總統延長實施,美國富有階級是最大受益者。擔任聯準會主席19年的葛林斯潘,將利率降至歷史新低,導致美國房市出現爆炸性成長,但結局悲慘,美國房市泡沫化引發金融海嘯,使美國經濟嚴重衰退。
金融海嘯的餘波盪漾,今年1月美國的失業率仍達9%,房地產市場依舊低迷不振,受傷最重的藍領和中產階級仍在療傷止痛。
美國夢(The American Dream)網站上個月發表一篇名為「美國人沒有工作、沒有希望、沒有未來」的文章,列舉美國中產階級快速消失,貧窮階級擴大的27個現象,包括僅47% 的勞工做的是全職工作;超過600萬人失業的時間長達1年半以上;1.086億人沒有就業、就業不足或不考慮就業;中產階級的工作機會比2000年少了 10%;1970年代美國有25%的工作是製造業性質,如今已降至9%。
但在此同時,隨著企業獲利回升和股市反彈,美國富有階級的財富持續增加。分析師認為,若美國政府不好好處理貧富差距惡化的問題,美國可能陷入階級戰爭。
自由時報 2011/02/21 盧永山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