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1日 星期一

募款單位要讓人有信心

     紅十字會分階段撥付賑災風波,衍生捐款信心爭議,本報民調高達九十%希望公開說明每筆善款流向,昨街訪民眾也表達善用捐款心願,顯示國人對公益團體的信心逐漸流失,其來有自,應予正視釐清。

     近年最明顯爭議是二○○四年南亞海嘯賑災,由新聞局發動「明天過後一萬個希望」募款活動,以認養災區一萬個兒童為號召,最後募得四億元善款,卻因撥款牛步化,連接受委託的民間團體都遭殃被質疑。

     該事件也間接催生了《公益勸募條例》,但條例只規範勸募行為,並沒有詳細明定募款訴求、募得款項使用計畫、及款項運用應公開資訊,導致目前所有公益團體善款運用情形,不論是公告的財務收支或專案報告,社會大眾大都無從監督。

     這也導致紅十字會計畫分階段撥款協助日本復建,馬上引來捐款人質疑「憑什麼審核我的捐款?」更顯示公益團體雖自律卻不夠公開透明,而引發了誤會甚至爭議。例如為了保障捐款人權益,「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已成立六年,但行善遍及天涯海角的慈濟就沒有加入,凸顯台灣仍欠缺公益團體認證機制,本報民調四二%國人對募款單位缺乏信任感,也就不足為奇。

     超過七成的台灣人會捐款做公益,保障捐款人權益,徒法不足以自行;舉凡公益社團法人及財團法人,只要募款就應該遵循高標準的責信機制,台灣的公益團體才能永續發展,台灣人也不致鬱悶地有愛心沒信心!


中國時報 2011/04/11 郭石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