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7日 星期二

"奧斯汀外骨骼"助圓行走夢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歷史與政治學雙學士奧斯汀惠特尼14日參加畢業典禮,在1.5萬人矚目下緩緩走上臺。對他來說,這一刻尤其不易,因為他四年前在一場車禍中喪失行走能力。

    “如果有人四年前告訴我,我能走著參加自己的畢業典禮,我說什麼也不會相信,”惠特尼說。

    自強


    惠特尼在加利福尼亞南部長大,熱愛運動和電影。2007年,他以優異成績考取加利福尼亞大學。入學前,他酒後駕車發生車禍導致脊椎受損,下肢癱瘓,只能終日與輪椅為伴。

    惠特尼在醫院接受41天身體和心理治療。他不願就此放棄人生,出院10天后進入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開始全新生活,一年後轉到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繼續學習。

    學習之餘,他與機械工程系教授霍馬尹卡澤羅尼 (Homayoon Kazerooni)合作,參與“可穿戴式機械骨骼”研究,這種機械骨骼可能幫助他一圓重新行走的夢想。

    “我22歲生日那天,穿著這個設備站起來,那是我四年裏第一次站起來,”美國廣播公司15日引述惠特尼的話報道,“我信賴這個設備,感覺它像自己的雙腿。”

    外力

    這種機械骨骼由可以綁在使用者身上和腿上的綁帶、電動關節、電子感測器、中央控制系統以及可移動電源組成。使用者像穿衣服那樣把機械骨骼“穿”在身上,靠它提供的外力活動。

    “問問任何坐在輪椅上的人,問問他們,重新站起來、與他人握手、能平視他人的眼睛意味著什麼?”惠特尼說,“這是超現實的感覺,就像夢。”

    惠特尼為機械骨骼的研製花費大量心血。

    參與研究的賈森裏德說:“一開始,我們沒有意識到奧斯汀(惠特尼)的角色有多重要。他提供的反饋,從綁帶的舒適度到控制難易程度為我們設計這個裝備提供很大幫助。”

    為表達謝意,研究人員把這種機械骨骼命名為“奧斯汀外骨骼” ("Austin" Exoskeleton)。

    希望

    卡澤羅尼教授對機械骨骼的研究始於2000年。當時,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項目局(DARPA)希望製造出一種設備,幫助使用者長時間負重。2004年,卡澤羅尼意識到,這種裝備還可以用於醫療領域,特別適用於物理治療並可能替代輪椅。

    卡澤羅尼說,“奧斯汀外骨骼”與其他機械骨骼的區別在於,前者造價低,操作簡單,適用於家庭。

    “我們有意識地只關注關鍵功能以降低成本。使用者不能穿著它倒退行走或者爬梯子。我們在功能性方面作出一些犧牲,更著重易用性和經濟性。只是讓人們站起來,向前走幾步,就已經大大提高他們的獨立能力。”

    惠特尼說,參與研究機械骨骼“是我生命中為之付出最大努力的工作之一……想到它會影響全球不計其數人的生活,讓這些人獲得我收到的同樣禮物——希望,即使是那些最令人灰心喪氣的日子也讓我滿懷希望”。


新華網 2011/05/17  荊晶

相關連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