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解釋,過動兒在成年後,約有八、九成的人過動症狀逐漸消失。如果從小就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衝動,長大後約有三成的人出現殘留症狀。一般人出現「過動及注意力缺乏症候群」比率約占總人口的百分之三到百分之六,其中「注意力缺損症」便占了近百分之三十。
楊聰財醫師表示,大腦前額葉掌管注意力,一旦功能異常,就可能出現注意力缺損症,而過度憂鬱、躁鬱、恐慌等也都容易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多數患者常被認為是「神經大條」,患者老是心性不定、注意力無法集中,感覺一整天都很忙,但工作績效卻很差,此時就要懷疑是注意力缺損症。
楊聰財表示,治療時可採用藥物治療與注意力訓練,多數患者約需服藥半年。如果想訓練注意力,可以玩些需要專注力的撲克牌遊戲,且患者要多注意睡眠。一旦睡眠不足,更難集中注意力,大人、小孩睡眠時間最好控制在七、八小時。規律運動可幫助大腦分泌腦內啡、血清素,對記憶力有間接加分效果。
精神科醫師陳嘉新表示,較佳之成人過動症治療方式為同時採用藥物和行為治療,這種相輔相成組合除處理過動症專有症狀外,也處理其常伴隨症狀如焦慮、憂鬱、人際關係和婚姻;大部分成人過動症患者採此療法反應較好。
另據相關研究顯示,過動症影響的腦部區域為前額葉皮質、基底核和小腦,這些區域都富含多巴胺和正腎上腺素的「神經傳導物質」,而此種化學物質會影響人類調節思想、情緒及行為,例如衝動、注意力或過動。
治療過動症中樞神經活化藥物主要為methylphenidate,可協助腦中正腎上腺素和多巴胺保持平衡,並將化學溝通程序改善到較正常程度。
台灣新生報 2011/05/16 蘇湘雲、王柏楊
2011年5月16日 星期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