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8日 星期六

讓善終變可能 安寧照顧非等死

配合世界安寧日的到來,衛生署推廣民眾簽署「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意願註記健保卡」,並全面宣導安寧療護,希望能夠確保病人善終的權利。


金曲獎歌手吳昊恩的父親在七年前因為肝癌住進安寧病房,在安寧照顧之下,他爸爸無憾的走完人生最後一程,吳昊恩除了唱出自己寫給父親「記得說再見」的歌曲,來表達對摯親的思念,而且他也表示,安寧照顧不是等死的地方,讓他爸爸得到很好的照顧,獲得活下去的力量,可以享受人生最後一程,安心有時間的跟親人道別,將來他自己也會在健保IC卡註記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意願,選擇在生命最後一刻的善終。

衛生署醫事處長石崇良指出,今年1月立法院通過了修訂「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包括只要在健保IC卡註記安寧緩和醫療意願,就等同書面同意書,具有法律效力,並且在醫院評鑑也納入醫院必須要對所有員工做安寧緩和教育訓練,還有對病人提供安寧緩和資訊,甚至衛生署更將推動居家和一般病房安寧療護服務,希望能夠確保病人善終的權利。

配合世界安寧日的到來,衛生署也推廣民眾簽署「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意願註記健保卡」,並全面宣導安寧療護,使民眾可以決定將來自己最後一刻要怎麼走,拒絕無效醫療,讓人生更圓滿。


教育廣播 2011/10/07 康紀漢



不是等死 正向看待安寧療護


10月8日是世界安寧日,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調查發現,二至三成的癌末患者與家屬,錯把安寧療護視為等死。癌末患者家屬昨天出面呼籲,正向看待安寧療護,才能讓亡者尊嚴辭世,生者了無遺憾。

因直腸癌過世的黃媽媽3年多前曾接受安寧居家療護,當時遠在美國工作的小兒子,請假3個月回台照顧母親,無奈假期結束,必須返回美國。不久後,黃媽媽病情加重,向醫院的安寧護理師表達想見兒子一面;院方運用電腦視訊,協助她在彌留前一周每天與孩子視訊,讓黃媽媽沒有遺憾的走完人生旅程。

黃媽媽在台灣的兒子說,母親透過電腦螢幕見到弟弟時,「媽媽驚喜喊出弟弟名字,那幾天精神也變好,開心比任何治療都重要。」

最近,85歲黃爸爸罹患胃癌末期,他安排父親接受安寧療護,他說,「這不是等死,而是讓家人接受更有品質與人性化的照顧。」

國泰醫院社區護理組護理長劉錦蓉表示,國人缺乏預立遺囑觀念,總認為安寧療護等於放棄治療、等死。不少臨終患者的家屬,因擔心患者或自己無法承受死亡恐懼,常不願面對,導致患者毫無準備地死去,家屬甚至得靠「擲筊」揣測亡者願望,徒留遺憾。

國泰醫院護理師洪怡蘋表示,安寧療護不是放棄治療,而是針對確定無法治癒的癌症或重症末期患者,給予舒適、尊重生命的照護;引導患者與家屬從「道謝、道愛、道歉、道別」過程,達到「善終、善別、善生」目的,圓滿生死兩相安的目標。



聯合報 2011/10/07 陳俐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