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7日 星期日

融入生活與客製化 銀髮照護新趨勢

近年來,許多公司紛紛將居家照護IT系統結合醫療端的醫療病歷系統,透過系統整合,完整地呈現病患的健康狀態,也能瞭解及評估,甚至預估其接受治療及癒後發展的概況。

居家照護的服務內容包括:個人照護、一般護理工作、物理治療、社會工作、營養健康諮詢、送餐服務、交通接送、緊急照護救援系統等,而隨著資通訊技術的發展,透過適當的應用和整合,使得居家照護服務的廣度增加,且服務內容更具整合性及多元化。


例如,遠距居家照護服務,即是藉由有線或無線傳輸通信、穿戴微小化的生理參數感測器和生理量測儀器等,提供與專業醫護人員便利的雙向互動模式,減少受照護者的舟車勞頓,增加受照護者活動的自由度及疾病自主管理能力,同時,可提升家庭照顧者的照護能力與生活品質。

透過電話及網路傳輸受照護者在家時的生理及生活資訊,一來可以克服空間和時間的限制,一來也可以節省醫療資源及照護服務的成本。

除了健康狀態的掌握、醫病雙向互動及健康諮詢,也可作為緊急醫療與救援的輔助,例如,居家生活中,跌倒或意外事故的緊急通報、緊急救援系統聯繫及居家安全服務等,以及提供預防醫學的健康管理等。

打破時間及空間的限制

遠距居家照護服務的優點,在於打破時間及空間的限制,透過無遠弗屆的網路世界,將醫護供給端的專業知識與服務提供給消費者,並可即時提供消費者相關衛教與諮詢,也可針對消費者的照護、飲食等健康管理問題,提供立即性的解決建議方案,形成所謂「居家式醫院(hospital at home)」。

目前,遠距居家照護服務的營運模式發展成熟,惟因台灣部分地區的醫療資源充足,導致遠距居家照護服務的普及率不高,但高齡現象快速增加的趨勢下,未來,居家照護服務的需求將快速增加。

各國近年來在遠距照護的發展方面,美國各醫療院所為了解決醫護人力不足的問題以及節省醫療成本,利用遠距居家照護服務系統,期能提升照護效率。

歐盟的Mobihealth計畫,使用2.5G/3G無線通訊技術以及身體區域網路。串聯病患身上感測器等,自動傳送生理訊號,以達疾病預防、疾病診斷、遠距協助、臨床研究等,並可應用於意外事故現場的影像傳輸。

日本則有多家企業,投入發展遠距居家照護,例如:Panasonic、NEC、HITACHI、Toshiba等,其中,Panasonic針對慢性居家療養病患設計居家端的生理訊號擷取機,並有數位攝影機提供病患與醫護人員視訊對話,醫護端則設計功能完整與操作方便的設備,可提供病患健康照護的服務。

目前美國的居家照護服務的技術進展,除了自動的居家照護流程安排、協助醫護端掌握病患狀況、減少服務的錯誤率、提高品質及安全外,還具有智慧化研擬居家照護計畫,以及結果評估等功能。

居家照護IT系統與醫療病歷系統結合

近幾年,許多公司紛紛將居家照護IT系統結合醫療端的醫療病歷系統,透過整合,便能完整地呈現病患的健康狀態,也能整體瞭解及評估,甚至預估其接受治療及癒後發展的概況。

居家照護IT公司中,前六大公司包括:McKesson Corporation、Misys Healthcare PLC、Cerner Corporation、Delta Health Technologies、HealthWyse Inc、Homecare Homebase等公司,營收約佔整體市場的75%,其中,McKesson公司為最大的居家照護IT公司,以2007年為例,其營收高達1.27億美元,市佔率高達25%。

此外,各大企業近年紛紛透過購併或合作方式,以強化自我的遠距居家照護服務核心能力。例如,2010年,Philips公司的居家健康照護解決方案之營收,大約為12億歐元,約佔全公司健康照護總營收的14%。為了持續增加居家健康照護的營收,該公司於2011年購併medSage Technologies公司。

由於,medSage Technologies公司已經開發出可應用聲音或電郵方式,讓醫護端與病患端隨時進行互動,並進行疾病管理,透過購併,將使得Philips擁有以web為基礎的多元且完善的居家照護解決方案,包括:糖尿病、呼吸系統等居家照護服務系統。

2006年,Toshiba公司以其診斷影像技術和兼具健康照護服務與IT的McKesson公司合作,開發醫學影像PACS系統,以其擴展居家照護服務的範疇。

高齡人口比例急速增加 將提高居家照護服務需求

我國去年(2010年)65歲以上的高齡者為249萬人,占總人口比例達11%,其中,65~74歲的前期高齡者(又稱年輕老人)人數約139萬人,占總人口比例的6%,75歲以上的後期高齡者(又稱老老人)人數約達110萬人,占總人口比例的5%。即每10人就有1人為高齡者。

此外,我國未來15年的高齡人口比例,將快速成長為2倍,達20%,於2017年成為「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比例超過14%),2025年,邁向「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比例超過20%)。

此外,工研院產經中心(IEK)2011年,針對中高齡族群所做的研究,中高齡族群未來退休後,居住處的在地老化比例很高,高達95%。

而根據2009年,內政部「老人狀況調查」,高齡者對於未來生活最擔心的問題,為自己的健康問題,有高達24%,對老年生活的期望方面,以高達51%希望有個身體健康的生活的比例最高。因此,隨著高齡人口比例快速增加,居家照護服務的需求也勢必快速增加。

前進中國佈局 居家照護服務前景可觀

中國大陸近年來,高齡化現象快速。根據「2010中國統計年鑒」,2009年,65歲以上的高齡者為1.3億人,占總人口比例近10%。

其中,65~74歲的前期高齡者(又稱年輕高齡者)約8,317萬人,占總人口比例的6%,75歲以上的後期高齡者(又稱為老高齡者)人數約達4,650萬人,占總人口比例的4%,即每十人就有一人為高齡者。

未來20年的高齡人口比例將快速成長為2倍,預計將達19%,預計在2030年、2040年、2050年分別將達19%、27%、33%,快速成長為2、3、3.7倍。

而中國大陸過去以家庭養老為主,但改革後,一胎化的生育政策使家庭規模趨向小型化,城鄉高齡空巢家庭比例不斷上升,弱化家庭的養老功能,也導致高齡者養老設施仍供不應求。因此,中國大陸於十二五規劃中,將加強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並拓展養老服務產業。

包括:進一步完善高齡社會保障制度、做好高齡醫療衛生保健工作、完善家庭養老支持政策、大力發展老齡服務、加快高齡活動場所和無障礙設施建設、完善老齡產業引導和扶持政策、加強老齡法制建設和法律服務等。

也因此,形成「9073養老格局」,中國大陸各省紛紛建構「9073養老服務體系」為目標或政策措施,形成高齡者以90%居家養老,7%社區養老,3%機構養老等模式。

中國主要的養老模式為居家養老

研究趨勢顯示,中國大陸主要的養老模式為居家養老。居家養老乃是打破傳統的僅由子女、親戚照顧老人或老人自理的固有模式,而導入社區福利服務的新形式。其以家庭為依託,以社區化、社會化服務為後盾,既滿足老人居家養老的傳統觀念需求,又實現由社區提供幫助以及各種服務。

居家養老是老年人在家中居住,並由社會提供養老服務的一種方式,既區別於機構養老,也有別於傳統的家庭自然養老,是以家庭爲核心,以社區爲依託,以高齡者的生活照料、醫療康復、精神慰藉等爲主要服務內容,以到府服務和社區日托爲主要形式,為一種將家庭養老與社會養老結合起來的養老模式。

從台灣中高齡族群退休後,在地老化的比例高達95%,以及將以居家養老主要的養老模式(高達90%)的中國大陸,未來,居家照護服務市場亟具發展潛力,且將以整合異業能量朝向多元化發展為主要潮流。

而其中最重要的成功關鍵,在於系統化整合程度以及資通訊技術的應用,並可依各地區的生活需求、特色及可運用的資源,分別開發提供不同的服務或產品。

居家照護服務範疇 可朝客製化及多元化發展

隨著經濟發展,提高生活品質及水準的需求,因此,居家照護服務範疇可擴大朝向客製化及多元化發展,並融入高齡生活服務的選項。

例如:居家清潔或家事服務、送餐服務、交通接送、陪伴或關懷、就診協助或陪伴、高齡者觀光旅遊或休閒娛樂高齡者用品租賃、居家式高齡教育學習(線上成長學習課程)、高齡者生活用品便利購及配送服務(包括:宅配到府或配送至居住地附近)、高齡者日托、高齡者臨時寄養等,讓高齡者或其家屬,依據需求選擇所需。

此外,服務管道或服務資訊來源,可透過行銷方式、完善的通路網絡佈建,或服務資訊平台的建構,以提高需求者獲得服務的可近性,並可促進高齡居家照護及生活服務產業的發展。

生技醫材報導 2011/11/18 王榛驛 工研院產經中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