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7日 星期日

網路贏家 藉創新服務取勝

賈伯斯改變了世人看世界的方式,在冰冷的科技業注入美感與生命,不僅打破科技產業僵硬的慣性,推動了科技產業自電腦與URI網址誕生後的首次典範轉移,完美的商業模式也催生新興產業快速竄起,其中受惠最大的無疑是曾經歷.com泡沫化的網路產業。


 若說Apple產品是一個頂尖工藝技術精心打造的實體平台,網路絕對是囊括全世界所有創造力、獨一無二的虛擬平台。完美的商業模式如iTunes與App Store將兩者結合,讓網路的創意可以賣錢,也替搖搖欲墬的音樂產業、出版產業摸索出一條似乎可行的經營方式。

 台灣的自由市場制度,文化積累以及文明發展的速度,都是網路產業成長的絕佳環境。尤其是近幾年台灣服務業蓬勃發展,「以人為本」的觀念從市井中醞釀擴散,文化創意產業受到重視之後,也間接讓創新的重要性被廣泛接受。台灣的網路創業潮,就在「創新+服務」概念的異質結合催化下,迅速蓬勃蔓延。

 拓墣數據顯示,智慧手機、平板機出貨量近年皆呈現爆量增長,特別是2012年平板機出貨量年增率將超過4成,智慧型手機於亞太新興市場成長率也逼近3成。因為人們相信並願意購買智慧終端產品,間接推動全球網路使用人數,企業經營者不得不重視網路媒介,網路原生企業也終於能夠開花結果甚至公開上市,和實體企業一較高下。

 企業網站 助攻新事業

 例如,從網路販售流行女裝的東京著衣,即是從網路通路起家。緊握網路低價和資訊更替迅速的特性,該公司憑藉快速的學習力與執行力,打破一般人接觸時尚只能透過紙上談兵的限制,藉由平價和敏銳的流行嗅覺讓時尚進入民間,創造一波波的流行女裝風潮。

 也有網站經營者集結網路社群力量,以創造口碑的方式,代理產品於網站上販售,而成功成為網路原生企業。「Mamibuy嬰幼兒用品推薦網站」,即是鎖定新手父母族群,對於嬰幼兒產品的大量需求市場。Mamibuy內部特別成立品管團隊,篩選出優良產品,充分利用網路社群來推廣產品。類似使用者導向的服務模式,也是網路原生企業當中常見的成功關鍵。

 傳統企業藉由網路創造新的商業模式,幫助企業在實體世界之外,增加營收來源,或是拉抬企業形象間接帶動主體企業營收增長,都是傳統企業開始經營網路事業,或紛紛擴大網路部門的主要原因。

 自2000年網路泡沫化之後,世人對網路這個虛擬世界的認識,除了作為草根媒介之外,對於如何在網路上行商業化,一直摸不著頭緒,實體世界的權力結構仍然主宰大部分的商業行為。逐漸地,由於資料數位化和P2P軟體讓內容被大量免費分享,網路讓音樂、電影和出版等創意內容生產商被打得遍體鱗傷。有人說內容分享是草根力量抬頭,企業則認為是強盜行為,創意被免費分享扼殺,內容創作營收銳減。在免費和付費享受內容的兩極力量拉扯下,使內容創作突然沉寂好一陣子,網路因此被認為是內容創作的破壞者。

 網路平台 首重解決方案

 直到iTunes和App Store商業模式問世,才讓大家恍然大悟,原來網路價值不在「創造」,而在「服務」。畢竟人們永遠都需要好的內容創作,內容並不會因網路而死,反而可以創造服務對價。實體世界的服務市場早就有買賣關係存在,網路的新創服務模式才是創造網路價值的關鍵。

 台灣網路服務體現在平台經營上,勝出關鍵在於察覺需求,強化系統間或是資訊間的收集與整合能力,以及資訊全到位之後所提供的服務品質。如獲得今年金網獎平台獎,經營電子票券平台的「活動通Accupass」,設計一條龍的票券雲端代管服務。消費者持智慧手機掃描QR Code就可做驗證終端,網路資料分析工具也讓活動主辦單位可掌握銷售報表分析消費族群,是台灣首家完整購票服務平台,其服務品質及獲利模式備受看好。

 若有好的內容把關者,免費內容也可成為營利來源。「City talk城市通」是匯集全台各地展演活動與促銷等資訊,透過專業編輯與行銷團隊,發想各種玩樂主題,替消費者安排休閒時光去處,並結合G+、Plurk、Facebook與微博等社群力量,及無名小站與Fashionguide等外部網站串連,提供台灣文創業者一套完整的整合行銷方案。

 創新網站 贏在獲利潛力

 網路產業看似將大展鴻圖的今日,光談產品概念的創新已不夠,現在產業關注的是如何找到創新商業模式。如Google透過免費的網路工具共享,創造廣告獲利模式已成典範,Facebook等各種社群網站,大發利市也是憑藉著社群人口結構來販售廣告版位,因此聚集人氣絕對是網路經營的入門磚。尤其是在網站競爭激烈的環境下,除了商業模式創新之外,產品定價、流程服務以及介面創新,都是創造網站差異化,吸引流量的關鍵。

 以獲得今年金網獎創新獎的「Finder電子刊物加值平台」為例,該網站提供製作雲端多媒體互動電子書的工具,只要三步驟的簡單流程,即可將內容同步刊登於PC上多種瀏覽器,以及Android裝置和iPad等載具上觀看。且網站的外部連結性強大,如書本資訊頁可連結企業粉絲團或訂購頁面,讓企業可透過此平台的延展性,增加銷售機會。因此,創新的目的在於解決問題,網站經營之道在於加值服務必須夠誘人,生意就會自然上門。

 台灣的創新能量,在App商業環境下正如泉湧般體現,過去台灣習於製造代工而培養出被動式的思考模式,近來已發生質變。特別是網路Y世代的年輕人,特別熱衷打破體制,強調自由與生活享樂,加上台灣服務業的蓬勃發展,讓整體社會接受以客為尊的價值觀,了解何謂從需求出發來解決問題,並且相信網路可改變世界。因而造就了這波在無薪假風波下,IT人棄業潮和網路創業潮同時湧現的交叉世代。

 因此,網路產業只要有了商業模式,有了實體世界沒有的加值服務,有了使用者付費的概念,就很難發生泡沫化。現代人工作和生活娛樂都離不開網路,人人需要網路,而網路又能打破市場藩籬。有了平板機、智慧手機,加上未來的智慧電視,又能賺到跨界的錢,一個這麼龐大的商機,只要一些簡單概念便可全盤通吃,誰能夠眼睜睜放棄這塊市場?

 預期這波網路創業之火將會持續燃燒個好些年,全球網路產業在不景氣下將持續壯大。台灣無論是傳產或是IT產業皆面臨全球產業轉型、升級,甚至市場與人才轉移等全面衝擊,若能順應質變並重視網路產業的全球商機,或將觸角延伸至網路新事業開發,或許有機會倖免於這波經濟大衰退影響,找到新的獲利泉源。


工商時報 2011/11/27 黃嬿 拓墣產業研究所專案副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