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22日 星期日

抗議聲浪群起 美國會延後反盜版法相關表決

美國 「阻止網上盜版法案」(SOPA)糾紛仍然鬧的如火如荼,在司法部強制關閉了最大的檔案分享下載網站「Megaupload」並 逮捕相關人士後,駭客組織「Anonymous」隨即對美國司法部、FBI等官方網站進行駭客攻擊。昨日,在面對大規模抗議的情況下,美國國會宣佈延後相關投票表決。


參院多數黨領袖瑞德(Harry Reid)延後了原定在下週2進行投票的「保護知識產權法案」(PIPA)的投票表決。


瑞德於聲明中表示,「基於近日的事件,我已決定延遲「保護知識產權法案」(Pipa)的投票。」


此外,眾議院法律委員會主席,同時也是共和黨議員的史密斯(Lamar Smith)也宣布,在達成協調前,他所率領的委員會將不會考慮「阻止網上盜版法案」(Sopa)。


史密斯也在聲明中指出,「我已聽到很多批評聲浪,也很重視這些批評」,他強調,目前需要重新思量,找出重視外國竊賊偷取並銷售美國發明和產品的最佳方法。


對此,科技網站engadget分析,擱置SOPA和PIPA法案的理由並不是美國不打算反盜版,而是原本SOPA和PIPA的文字並不明確,留下來可能被濫用的空間,同時 SOPA和PIPA 的要求很多時候在技術上不見得真的可行。


此外,engadget也指出,有不少美國人在質疑,依據現有的法律版權擁有者已經有相當多的反盜版工具,從強制移除侵權內容,到直接逮捕移除網站都可以,實在沒有理由再更進一步箝制網路自由。

自由時報 2012/01/21



網民怒嗆反盜版法 議員退縮

針對國會意圖通過打擊境外網站盜版美國電影、音樂的阻止網上盜版法案(Stop Online Piracy Act,簡稱SOPA)及維護智慧產權法案(Protect Intellectual Property Act,簡稱PIPA),網際網路(Internet)18日出現大規模抗議行動,許多重要網站關閉,引起網民鼓譟,迅速迫使早先力挺此案的參眾兩院議員 放棄支持,或重新考慮立場。維基百科的英文網站18日關閉一天,網頁上只出現一段文字,呼籲用戶抗議美國國會推動通過的打擊線上盜版法案,以免「扼殺自由和公開的網路」。

搜尋引擎龍頭谷歌(Google)的標誌被一個大黑塊遮住,谷歌網頁上也呼籲:「告訴國會:請不要審查網路。」

Reddit.com 和BoingBoing.net等比較小的網站也關站。科技網誌BoingBoing.net無法點擊進入,點擊者只能看到一個告示,表明「這個網站故意 讓大家無法使用」。該網站指出,根據擬議中的反盜版法案,「如果我們連上網路上任何涉及侵害著作權案件的網址,可能使我們面臨違法危險」。

這 兩個對付網上盜版法案預定下周進行測試表決,但連署法案的共和黨明日之星─國會新科參議員魯比歐(Marco Rubio,佛州)18日上午率先表態,宣稱不再支持法案。德州共和黨籍國會參議員孔寧(John Cornyn)很快跟進,上午9時前不久在臉書(Facebook)網頁敦促國會花更多時間研究法案。

孔寧說:「把事情做對,比迅速通過法案更好。盜版是明白的盜竊行為,應該嚴禁,但需要花更多時間考慮各界關切的事情,像是無形中傷害了網路功能及科技創新。」

共和黨參院同僚布朗(Scott Brown,麻州)、蘇珊‧柯林斯(Susan Collins,緬因州)也分別透過推特與發表聲明迅速表態,稱法案需要大幅更動。

參議員改變立場的氣氛也蔓延到眾院,內布拉斯加州共和黨眾議員泰瑞撤回共同支持者的身分;維吉尼亞州民主黨國會眾議員康諾利也透過推特,重申反對的立場。

前 述兩個法案主要針對外國網站向美國網民提供侵權內容(像是電影、音樂、軟體和文字),法案規定,如發現侵權行為,版權持有人或政府當局有權採取制裁措施, 包括要求美國網路服務供應商阻止網民登入有關網站。這些法案得到美國影視界、音樂界和軟體界的支持,但谷歌、推特(Twitter、維基百科、雅虎 (Yahoo!)和其他網路公司對此表示嚴重關切。

英文版維基百科18日是首度暫時關閉,維基百科提醒民眾:「試想沒有免費智識,將是怎樣的世界」。維基百科義大利文版曾因抗議當時貝魯斯科尼政府提出的網路審查法案,短暫關閉。該法案後來沒有通過。

世界日報 2012/01/19

美網路自由與智財權之爭續延燒

美國司法部門封殺下載網站,國會準備立法限制網路侵權行為,引發網路業、娛樂界與國會關係緊張。網路言論自由與智慧財產權之爭仍在延燒。

曾任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北京分社主任的馬金農(Rebecca MacKinnon)以新美國基金會(New America Foundation)研究員身分在「華盛頓郵報」指出,「華府受遊說影響與全球網路趨勢脫節」。

馬金農撰文表示,「網路有全球性特質,華府的政治思考為地域所限,網路引發全球對自由的渴望,虛擬世界千變萬化,政治僅能解決個別問題。」

美國會在維基百科(Wikipedia)與Google等網站封網抗議聲浪下,暫緩表決「保護IP法案」(Protect IP Act)及重審「停止線上盜版法案」(Stop Online Piracy Act)兩項攸關境外網站是否能夠合法營運的議案,引起美國政界與網路使用者、好萊塢與矽谷科技業的對立。

反對倉促立法的馬金農認為,「網路造就阿拉伯之春,美國管制網路將起全球示範作用,許多政府將以維護智慧財產權之名,行言論管制之實,美國國會的解決方案傾向全面封閉網路自由使用,而非有效管理。」

馬金農指出,「多年來美國國會試圖透過立法規範傳播途徑可能出現的非法行為,但總跟不上腳步。電影與唱片公司等娛樂業者,在議員選舉期間大灑銀彈,花了200萬美元遊說議員支持法案,但網路業將資金用於研發,而非政治遊說。」

面對網路逾千萬使用者的請願,美國國會暫緩審議兩項法案,但網路自由與保護智慧財產權,言論自由與政府管制的辯論各方仍爭執不休。

網路免費傳遞的性質,顛覆傳統媒體、電影、電視與音樂生產商的基本營運模式。雖然媒體業者也投入網站營運,但面對大量純粹以傳遞與上載下載為功能的網站,實際生產內容的業者在過程中無法獲利。

一名電影業者指出,「過去與網站多次溝通,但不受尊重。電影電視業者花費數百萬生產內容,以竊取他人內容為手段的營運模式不應該成立。」

根據美國電影協會(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of America)的數據,網路侵權導致好萊塢每年損失580億美元。業者指出,網路並非不能與好萊塢並存,但侵權問題已不能再拖下去。

中央社 2012/01/23 廖漢原

相關連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