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7日 星期二

濟衰退 美無家可歸兒激增

據《路透》報導,邁阿密市中心一間遊民收容所裡,3歲的愛莎.托雷(Aeisha Touray)坐在一旁等待。她媽媽接受訪問,對自己遭遇的經濟困難和對美國政治體制的失望侃侃而談。


「你竟敢這樣!」這名小女孩邊輕推玩具車越過會議桌邊說。她和媽媽現在正待在柴普曼夥伴(Chapman Partnership)遊民中心,該中心位於邁阿密主要居民為非裔美人的貧窮社區奧弗城(Overtown)中。

愛莎是否和她母親想的一樣,外人無從得知。她母親,32歲的奈爾可赫.托雷(Nairkahe Touray),談到她如何花光存款,最後淪落和她8名孩子中的其中5人寄居車上。

不過,你竟敢這樣?到底要如何跟那些與愛莎一樣的無數個孩童解釋,生於全世界最富有的國家,他們是如何落得無家可歸的境地呢?

近半數美人身陷貧窮

在日前所公布的一項報告中,麻州尼德罕(Needham)的全國遊民家庭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on Family Homelessness)指出,2010年,美國有160萬名兒童睡在街上,或居住於遊民中心、汽車旅館,還有寄居於他人家中。

與2007年相比,這次公布的數據顯示,2010年無家可歸的兒童人數增加了38%。該中心主席巴蘇克(Ellen Bassuk)認為,原因在於越來越多人受到美國經濟衰退重擊,且赤貧女性所帶領的單親家庭激增。

美國人口調查與統計局日前提供的資料,凸顯一嚴重的問題。該機構採取嶄新且具實驗性的方式,目的在於提供更全面的美國貧窮現況資料。最後數據顯示,將近48%美國人處於貧窮狀況,或是處於低收入階級。

美國人口調查與統計局的調查中,所設定的貧窮線是一家4口一年的收入低於2萬4,343美元。73歲的布朗(Alfredo Brown)在被問到無家可歸的兒童時表示:「我每天都看到這樣的事發生。」他是一名退休軍官,於非營利組織柴普曼夥伴擔任副執行長。

該組織的經費來源主要是大型餐館所支付的1%食物及飲料稅,這筆稅金是直接用在支持遊民的計畫。該組織在邁阿密戴德郡(Miami-Dade County)管理2間遊民中心。

「我看過許多兒童和他們的母親無家可歸,只能睡在車上、廢棄建築或老巴士上。這是一個很悲傷的情形,我們生於一個這麼不虞匱乏的國家,卻有這麼多人幾乎一無所有。」布朗表示。
兒童無家可歸在美國是相對近期的社會問題;過去,一般人常認為流落街頭的人要不是酒精中毒就是依賴藥物的成人。

巴蘇克表示,在1980年代中期,在美國無家可歸人口中,整個家庭流落街頭僅佔不到1%;不過現在,全無家可歸人口中,有1/3都是整個家庭一同成為遊民。很多兒童都是靠赤貧的單親媽媽撫養。

「就在我們的後院,出現了某種形式的第三世界。你知道的,那些現象是我們認為會出現在發展中國家的,但是卻發生在這裡。」巴蘇克說。

失望卻不絕望

為了要瞭解遊民問題的廣度和深度,日前一組《路透》記者在全美各地,訪問身陷困境的家長和他們的子女。

從洛杉磯的貧民區(Skid Row)到紐約的南布朗克斯(South Bronx),從受訪者的故事中,可以發現一個普遍現象,即經濟衰退對這些家庭造成艱困的財務狀況。

然而,在這些人生故事中,都保留了對未來的希望。小愛莎的媽媽一把鼻涕一把眼淚談論著她孩子跟著經濟狀況不佳的她,受了多少折磨。她自己因為流落街頭,患有嚴重憂鬱症、糖尿病以及韌帶磨損所造成的慢性足部問題。小愛莎聽著聽著,就生氣了起來。

托雷抱怨政府將錢拿去給銀行紓困,罔顧人民死活,聽起來就像是個占領華爾街運動示威者。「就因為你無家可歸,人們就把你當動物對待。」托雷表示,她補充說,去年她離婚後,每個月靠583美元的兒童撫養津貼過日。而她本人的父母早已離異,分別住在亞特蘭大和芝加哥,他們也是遊民。

「雖然我現在是遊民,不表示過去我就也是一文不名。」托雷表示。她曾在亞特蘭大同時經營4種小生意,但因為經濟衰退導致生意失敗。

她也抱怨許多政客只會裝聾做啞,不做任何努力緩解成為全美話題中心的失業率和不公平現象。

「我就活在這種狀況下,」托雷說,「我不需要任何人來告訴我說經濟到底怎麼了。他們(那些政客)應該要來到這裡,看看這些孩子,看看這些父母。」

磯,34歲的馬丁尼茲(Luis Martinez)也帶著3個孩子流落街頭。他是一名單親爸爸,和孩子一起住在任務救助使命會(Union Rescue Mission),該收容所位於市內一處充滿垃圾的城區,夜裡常有男、女遊民倚著塑膠購物車聚集在此休息。

不過,馬丁尼茲曾帶著孩子搭著洛杉磯地鐵遊蕩,以此度過漫漫長夜。所以,他認為該避難所的環境好得多了。

馬丁尼茲6年前在工地工作時傷了背,此後就一直失業。連初中都沒有畢業的他,驕傲地談起他的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有多好。

他們有一台筆記型電腦,他們可以使用麥當勞或星巴克的無線網路來上網搜尋功課相關資料。他們有一台Xbox電動。而戴著「孩子優先」項鍊的馬丁尼茲還有一台手機,他可以用來跟家人或可能的雇主連絡。

馬丁尼茲說:「我是說,我是無家可歸,但並不是沒有希望。」馬丁尼茲8歲大的兒子傑斯(Jesse)說:「只要去面對,就容易多了。」

美國經濟衰退,中產階級也被拖下水。崔西(Tracy)和伊莉莎白(Elizabeth Burger)育有8歲大的兒子,他們象徵了中產階級的衰落。博格夫妻表示,他們兩人的薪水一年最高有10萬美元;不過,當崔西失去販售視聽設備的工作後,他們中產階級生活方式就破滅了。

由於再也無法支付房租,他們2009年初被遷出公寓,搬到一間汽車旅館。去年3月,他們搬到伊莉莎白母親位於洛杉磯住處的車庫居住。

伊莉莎白之前是一名藥劑師助理。她說,她的失業保險金只剩下不到6個月,所以她很關切國會朝野兩黨就延續失業津貼和減免1億6千萬美國人稅金一事投票的進展。

在中佛羅里達,15歲的賈斯汀.聖地牙哥(Justin Santiago)表示,當他、他父母和他的3名弟妹去年9月搬到奧蘭多市中心的一處遊民中心時,他一點也不訝異。

自從2008年的經濟衰退開始,他失業的父母就帶著他們一家人從一個親戚的家搬到另一個,最終為了找尋工作機會和穩定,離開了加州。

「我一點也不吃驚。當經濟衰退以後,就會重挫,然後失去控制。」賈斯汀表示。他的父母泰瑞莎(Theresa) 和提穆西.聖地牙哥(Timothy Santiago)結褵16年,一直身兼數職、維持家庭開支。他們收入最豐的時候,一年可賺2萬美元。

不過,工作機會開始縮減,所以他們舉家2010年春天遷往佛羅里達州,尋求較便宜的生活費支出。

結果卻是每況愈下,他們發現自己又要從集合住宅搬進中佛羅里達遊民避難所。不過,賈斯汀正就讀8年級榮譽班;他說,他家庭最近的經歷並不會讓他停止追求夢想。他希望未來能投身電玩產業,成為另一個靠網路成功的傳奇。

「我家人和我的生活會越來越好的,」他說,「我以後會賺幾十億元,我知道的。」

26歲的安東尼歐.迪克松(Antonio Dixon)知道,一切事物都會漸入佳境。他的母親柯林西亞(Corenthia)表示,他在邁阿密和亞特蘭大成長的過程中,至少住過了十幾間遊民中心。

他最終得到了邁阿密大學的足球獎學金,克服了閱讀障礙,成為他們家第一個讀完大學的人。「他們要我每一個小時都用功讀書。」迪克松表示。

他之後加入了美國職業足球聯盟(NLF)中費城老鷹隊(Philadelphia Eagles)擔任防守絆鋒,實現了他童年的夢想。

他對無家可歸兒童的建議是,要留在學校念書,專注在他們生命中真正想要得到的事物上。「持續做一件你喜愛的事,永遠不要放棄,」迪克松說,「我自己是從谷底爬到頂峰的。我做到了。不要讓任何人阻礙你。你就是全力以赴,勢在必得。你不能害怕挑戰人生。」

精神病醫師暨哈佛醫學院教授巴蘇克表示,最常與兒童無家可歸現象一起出現的問題就是醫療照護問題和學業表現不佳。

「這些是沒有任何人生機會的孩子,」她說,「如果檢視一些教育量表,會發現他們的表現真的很差。而他們其實是能夠做到一定水準的,他們只是沒有適當的支持。從每一個層面來看,這都是一群非常弱勢的兒童。」

台灣立報 2012/01/15 謝雯伃

相關連結
Another face of the U.S. recession: homeless children (Reuter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