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5日 星期六

《探究照顧服務業-1》外勞可望少被剝削 但仲介業不會消失

當照顧服務業產業化之後,對台灣將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勞委會官員表示,若能夠順利產業化,則在台灣的十七萬二千多名社福外勞將可望被部分取代,同時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也就是說,照顧服務、醫療保健、健康檢驗、生活輔具等醫療器材業都可望異業結合,最後將新增大量的職缺與工作機會。

根據行政院經建會的定義,所謂「照顧服務產業」指的是以提供照顧服務為主的產業,使用者需付費購買「照顧服務」商品,服務單位包括營利或非營利組織。當照顧服務業產業化之後將帶動無限的商機,但產業化並不會等於營利化。

職訓局官員進一步指出,日本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日本早已形成一個商機龐大的照顧服務產業,所以政府將朝這個方向去協助產業發展,尤其現在台灣社會的老年人口呈持續成長的趨勢,人口老化的結果讓這方面的需求有增無減,因此,照顧服務產業勢必成為一項新興產業。

仲介業者與外籍看護工的糾紛層出不窮,對此,勞委會職訓局局長林三貴強調,當照顧服務業機構化、產業化之後,過去因為個別僱用外勞而發生被剝削的情形將大為降低,但單一僱用模式並不會馬上消失,現行外勞仲介模式也只會緩慢地減少,因為在台灣較偏遠或部分地區仍會保有這方面的需求。

林局長指出,目前照顧服務業以內政部所推的「長照計劃」為主,但目前長照制度還沒有成形。由於長照計劃仍在持續推動中,所以台灣的社福外勞人數依然居高不下,最主要是因為市場上有很大的需求,而這種需求能否進一步轉化成一項產業,這部份仍有待政府去推動,所以勞委會才打算從「供給面」著手,設法催生照顧服務產業。

林三貴進一步指出,雇主聘僱外勞來照顧被看護人的模式已有二十年的時間都沒有改變,但其實雇主只是要買「照顧服務」這項產品,卻被迫受到就業服務法等法令的強力拘束,若改由NPO(非營利組織)來提供照顧服務,則情況將有所改觀,雇主在法令上所受到的壓力將可望大為降低。

其實雇主最關心的當然是價格、品質的問題,這是照顧服務業進入機構化、產業化之後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目前已獲得一些立委、社福團體的支持,學者也提出相關建議,可望讓計畫能夠順利推動,但外勞仲介業仍會存在。根據統計,社福外勞人數約十七萬餘人,人數還有繼續成長的趨勢。

台灣新生報 2010/06/05 記者李叔霖/專題報導

相關連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