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6日 星期四

抑制高房價 急需社會住宅

「台北居、大不易」,這句話在弱勢族群耳中,更能體會箇中辛酸。由於目前台灣可出租國宅數量僅6,397戶,占全國住宅0.08%,讓許多一輩子都買不起房子的弱勢者,深深感受沒有獨立與安全居住空間的無奈。


為了督促政府儘快通過住宅法,保障弱勢者居住權,12個弱勢團體共同組成「社會住宅推動聯盟」,26日在即將被拆除改建為大型商場的「福德平宅」與「廣慈博愛院」前舉行成立記者會,高喊「社會住宅要5趴、政府不要軟趴趴」。

聯盟發言人之一的彭揚凱指出,21年前的8月26日,許多無住屋運動的支持者共同以夜宿忠孝東路的方式抗議住宅政策的問題。21年後的今天,平價住宅仍然無法逃避被企業與政府聯手BOT,改建為大型商場的命運。目前福德平宅裡的弱勢老人和身心障礙者,已陸續被安置到萬華區和木柵安康平宅。


身心障礙  購屋困難多

2009年房價所得比以高達11.5倍,貧富差距則是66倍,加上工資倒退,一般人根本無法承受購屋的負擔。另一名發言人陳美鈴指出,在台北,一個從20歲開始工作的年輕人,大約要到67歲才能買房,更不用說許多身心障礙的朋友,工資比一般人低更多。

由於台灣社會對於身心障礙、精神障礙與智能障礙等族群有著錯誤的印象,因此這些人在找屋的過程中,往往遇到許多阻力。身障者的劉先生說,過去許多住宅因為沒有電梯或無障礙設施,身障者只能被迫關在家裡。

由於劉先生的父母都是工人階級,買不起電梯大樓,只能在萬華買間30年的老房子,加上沒有電梯,他被關在家中25年,錯過受教育的機會。現在雖然獨力租屋,但是附有電梯的大樓租金過高,一個月要一萬多塊,成為生活一大負擔。

除了身心障礙難找到合適住屋,精神障礙者更容易因為社會眼光而遭到社區拒絕。康復之友聯盟指出,許多精障者需要獨立的生活空間,但是不論到哪都被排擠,許多社區只要知道他們精障的身分,就會千方百計要他們搬走,因此約9成的精障者與家人同住。但是精障者容易與家人產生摩擦,導致許多悲劇發生。康復之友聯盟呼籲,精障者需要獨立空間,以及居住人權。
只租不賣 助弱勢自立

台灣底層弱勢,包括身心障礙者、精神障礙者等大約有129萬人,陳美鈴表示,面對房價越來越高,政府祭出平價住宅政策,不過平價住宅仍須購買,許多弱勢朋友連買都買不起,「這些一輩子都買不起房子的人,需要社會住宅」。

陳美鈴解釋,在國外有許多社會住宅的政策,這些社會住宅「只租不賣」,讓許多無法買房的弱勢族群,能有穩定的居住空間。以荷蘭為例,社會住宅大約占34%,「阿姆斯特丹就有50%的社會住宅,而且社會住宅也蓋得和一般住宅一樣,不會讓住在裡面的人被貼標籤」,歐洲各國大約都有20%的社會住宅,就連地小人稠的香港都有29%,但是台灣卻連1%都不到。


過去政府雖然有國宅政策,但國宅大部分仍以出售為主,現在推出的平價住宅也是以「可以買房、但會過得很辛苦」的人為主。對於真正連買房都做不到的底層弱勢,台灣政府從以前到現在都未曾照顧。


加強社福 恢復居住權


雖然2007年內政部已將《住宅法》送進行政院並送立法院討論,但當時沒有過關,一直到現在行政院將《住宅法》退回內政部,表示由於經建會提出了平價住宅政策,希望內政部能在住宅法中納入平價住宅的精神,因此要求修改。

智障者家長總會代表孫一信表示,住宅法中有一個「社會住宅」專章,特別討論社會住宅,並將需求者區分出經濟弱勢與社會弱勢。但他感嘆:「其實政府最擔心的是社會住宅後續的管理問題,因為社會住宅只租不賣,加上住在裡面的人可能需要很多服務,得有長期的規劃和管理。而且建商蓋社會住宅不賺錢,所以沒有建商願意去做。」

社會住宅除了作為社會福利一部分,同時也有平抑房價的功能,陳美鈴指出,政府保留部分公有地去蓋社會住宅,讓無法買房的人、剛出社會經濟弱勢的人去租貸,減少市場中房屋需求的數量,市場內的房價也會跟著下降。

面對高房價時代,聯盟預計將會在年底選舉前分別拜訪候選人,要求簽署社會住宅政策承諾,並發動全國性的倡議與連署。同時推動住宅法的立法,以及監督地方落實社會住宅政策,以恢復每個人都該享有的居住權。




台灣立報  2010/08/26 呂苡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