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日 星期六

低薪者 更要提升技能

台灣近期出現基本工資調整爭議,勞資雙方針鋒相對,或許該跳出口水,低薪者除漲薪水,更應關心技能有無符合需求,政府也應拿出更有吸引力措施讓員工願意提升技能。

全球許多國家都實施基本工資,觀察台灣對於基本工資議題的呈現,大部分是數學方式+哭窮,勞委會一核定月薪微調新台幣六百元、時薪三元後,資方嚴正聲明恐將影響投資意願、而勞方則痛批「一天多廿元,連半個便當都買不到」。


到底基本工資要調整多少才能「勞資雙贏」?能算出這個答案的人,一定是社會最大功臣,或許還可以拿到諾貝爾獎,但社會制度不是光靠數學計算運作,全台灣領取基本工資勞工約超過一百萬人,除了外勞、打工的年輕人、生活在貧窮線以下的人也不少,如何真正照顧這些人,靠調整基本工資是緩不濟急。

在全球化浪潮下,有競爭力者與無競爭力者的收入差距愈拉愈大,要突破這種鴻溝,很自然地提升員工技能是重要方向;在台灣也有許多職訓計畫,社會應該投注更多注意力在這些計畫上,這些訓練可以找到工作嗎?能應付未來十年的需求嗎?

新加坡沒有設基本工資要求,走的是制定「最低技能制」,要能擔任某一項職務,就要獲得相關的檢定或符合一定的條件。

新加坡全國職工總會秘書長林瑞生近期在一項演講時表示,為防止結構性失業,一些經濟體會傾向實施「容易執行」的解決方案,例如不讓雇主聘外勞、強迫雇主聘用沒有相關技能和知識的員工,及推出最低工資制度,每年再去提高工資水準,無視員工的技能和生產力是否有所提升。

林瑞生說,或許可以強迫雇主付出更高工資,但卻無法阻止工作朝「全球化」,如果一個地方失去競爭力,那麼工作是可能搬到其它地方去的。

新加坡培訓計畫是從求職前開始,像最新的就業培訓補助計畫,預估就有四十萬低薪工人可以受惠,政府在三年內撥一億九千萬新元(約新台幣四十四億元),工人報名技能檢定課程,就獲得九成以上的學費補助,若完成培訓還可獲得一年最多四百新元(約新台幣九千元)的現金獎勵。

至於同意員工提升技能的雇主也可以從這計畫受惠,如果雇主把年滿卅五歲、月薪低於一千七百新元(約新台幣四萬元)的員工送去受訓,可以享有缺勤補貼。

且一些公益團體也會協助失業的低技能者,先溝通找出他們如何可以提高技能的課程,例如接受英語、電腦培訓;且一旦通過檢定,另還會協助求職者如何準備履歷表及面試等。

新加坡與台灣國情不同,但不走讓社會在數字問題上針鋒相對,而是認為提升技能是讓低薪者突破困境的最好方式,或許可讓台灣參考。



台灣新生報 2010/10/0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