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普遍認同社會住宅的構想、但也特別提醒政府不要忘了前車之鑑。的確、目前的規畫存在許多問號,像是只是兩千戶要如何分配?會不會有人一住進去就不願意搬走、變成釘子戶?而從以前的經驗來看,因為大型社會住宅可能導致周邊房價下跌,所以經常會碰到附近鄰居的反彈。
這裡是台北市文山區安康平價住宅,高齡九十歲的王奶奶,自己一個人住這在這大約14坪大的空間裡,已經十多年了,有部份隔間是用木板隔開,牆上油漆也有剝落的痕跡,燈具管線是用明管牽線,地板也已經老舊,廚房裡還可以看到早期石材的流理台,不過這間民國64年完工的老房子,王奶奶每天都很用心打掃,還是相當乾淨。王奶奶每個月可以領取一萬多元的政府補助,住在這裡只要付幾百元的維護費,她說如果不住在這,真不知道要怎麼過日子。
王奶奶說老房子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無障礙設施,住在三樓的她上下樓,真的不太方便,包括王奶奶在內,安康住宅一共有1024戶,以低收入戶的資格住在這裡,但每戶不同的生活方式,就像一般住宅大廈一樣,在生活管理上也有難處,甚至被其他地方民眾另眼相看,像是有些附近居民,就不太歡迎跟平價住宅當鄰居。
這裡是弱勢族群遮風避雨的最後防線,但也有部份住戶經濟改善了,卻不願搬離這裡,甚至代代相傳。
透過法院強制執行,最後還是要解決問題,讓更有需要的人入住這裡,國內目前社會住宅的數量還是太少,就算政府打算增建上千戶社會住宅,以這裡的經驗來看,勢必還是僧多粥少,怎麼公平分配,又是另一個問題。
公視 2010/11/01 張志雄 許政俊
2010年11月2日 星期二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