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3日 星期二

白衣天使怒吼

今年五一勞動節遊行,白衣天使加入示威行列,引起媒體的注目,也反映了台灣公共衛生體制的一個重要而被忽略的問題。

白衣天使的勞動條件成了社會矚目的問題,源自半個月前醫改會的一個調查報告。醫改會發現,台灣大型醫院的護理人員每人平均照顧病人數目遠超過鄰近的日本,藥師配藥時間更是只有日本醫院藥師的40%,醫生也是常常超時工作。要之,醫事人員超時,工作強度高,以致過勞死事件時有所聞。醫院這種使用醫事人員的方式,被形容為血汗醫院。這不僅對醫事人員惡性的壓榨,也會嚴重影響醫療的品質,增大病人的風險。尤其令人難以接受的,這些排名前茅的血汗醫院,都是就診人數眾多,獲利不菲的知名醫院。在醫院營業收入與利潤上升之際,人事開支卻逆向下降。

醫改會的報告,捅出了台灣醫療產業的一個重大問題,人們恍然發現醫事人員已經成為被壓榨的白袍勞工。這其中,護理人員受壓榨最為嚴重。調查指出,大醫院的護理人員不僅需要照顧更多的病患,還要執行部分醫生的工作。理由很清楚,護士的薪資遠低於醫生,醫院為了減少開支,就以護士代理部分醫生工作而減少醫生的聘僱數目。護理人員如此被濫用,榨用,就使得護士工作折損率奇高,3年工作後轉業他就的比例超過50%,以致各醫院長期為招募護士而煩惱。醫院護士員額的不足,不僅惡化了護理人員的勞動條件,影響醫院的醫療品質,對社會資源也是重大的浪費。社會投資了4年以上時間培育護士,多數不到3年便拋棄所學專業,顯然是教育資源的浪費。

因此,白衣天使走上街頭,問題遠比受壓榨的血汗醫院現象嚴重得多,也複雜得多。這是二代健保改革未觸及的重要領域。衛生署需要解決的問題,絕非僅限於健保財務平衡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白袍勞工與健保財務看似不同問題,背後因素卻是相同的。兩者都出於追求效益,追求利潤的市場邏輯。健保局支出連年上升,超過收入增長的速率,以至於十多年來健保局累積赤字不斷攀升而不得不進行二代健保的改革。支出的連年上升主要來自大醫院的給付總額與藥費,這也是為了追求更高的效益,追求更大的利潤,而驅動出來的現象。因此,背後的共同因素,都是醫療事業的市場化,商品化。

在白衣天使發出勞動者的怒吼,我們要反思醫療,或更根本的人的健康,是否應該商品化,市場化?


台灣立報  2011/05/03  社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