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8日 星期五

人類智商可在青春期發生顯著變化

很多人約定俗成地認為,我們的智力水準是不會改變的,在孩童時代測得的智商可以預測一個人未來的教育水準和就業前景等。於是,智商只有75的“低能兒”阿甘,從一開始就被認定會有一段悲慘的人生。而連小板凳也做不好的愛因斯坦,也曾承受過“長大後必不成器”的惡評。

然而,發表在19日出版的《自然》雜誌上的一項研究卻顛覆了這一傳統認知,首次表明作為智力衡量主要標準的智商,並非恒定不變,其能在青春期顯著地升高或下降。這些變化與人類大腦結構的改變息息相關,即使是在我們步入成年期後仍可能不斷延續。這或許也從一個側面解釋了阿甘以及愛因斯坦日後發生驚人變化的緣由。

智商在青春期顯著改變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凱茜•普萊 (Cathy Price)斯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於2004年對33名年齡介於12歲至16歲之間的健康青少年進行了智商測試,並在四年後再次進行了相似測試。研究人員測量了每個主體的語言智商(verbal IQ),包括語言、算數、常識和記憶等,以及他們的非語言智商(non-verbal IQ),例如辨識圖片中缺少的元素,或是解決視覺謎題等。兩次測試時,研究人員都使用磁共振成像(MRI)對受測青少年的大腦結構進行了掃描。

普萊斯及其同事發現,受測者2008年獲得的智商分數對比2004年時有了明顯變化。一些測試者的分數提高或降低了20點,這足以將一名智商100的普通青少年帶入智商120的聰明人範疇內,也可以令聰明者重歸普通人陣營。而高智商變得更高或低智商變得更低的情況也都存在。

為了瞭解這些變化是否有意義,研究人員分析了磁共振成像(MRI)掃描,來確認這是否與測試者的大腦結構變化相關。對於分析結果,論文第一作者蘇•拉姆斯登解釋說:“一些測試者表現得非常好,而另外一些則表現得很差。我們發現這些表現上的變化與受測者大腦結構的變化緊密相關,因此我們可以肯定地說,這些智商的變化是真實的。”

另外,他們還發現語言智商分數的提升與灰質密度的增加有關聯。灰質是神經細胞處理“任務”的地點,在發聲講話時,大腦左側的運動皮質區會被啟動。相似地,非語言智商分數的提升也與小腦前部灰質密度的增加有關,這個部位與人體的手部動作相關。然而,語言智商分數的提升卻不與非語言智商分數的提升成正比。

新發現對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普萊斯表示,目前還不清楚為什麼智商會發生變化,為何有的測試者表現出了提升而其他人卻發生了下降。這有可能是因為每個人的大腦發育節奏不同,如果在某些時候發育慢於同齡人,就會顯得智商偏低,而如果發育快於同齡人,就顯得智商增高了。此外,教育所產生的作用也可能是導致智商發生變化的原因。

普萊斯強調,以上發現對於教育具有重要意義,對於如何針對青少年進行正確評估也有引導作用。“我們一直趨向於在早期評估孩子,並為他們決定應讀的教育課程。但此次的研究顯示,他們的智力還可能會不斷發展。我們不應草率對在早期階段表現不好的孩子做出判斷,實際上,他們的智商很有可能在未來幾年內飛速提升。”普萊斯說。

而其他研究也證明,大腦結構即使是在成年以後也能保持良好的可塑性。例如,普萊斯此前的一項研究就證明,能識文斷字的成年人,其大腦左半球某些區域的灰質密度,要高於不識字的成年人的灰質密度。另一項研究則顯示,倫敦持牌計程車司機大腦內部的海馬體體積更大,該部分在記憶和導航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英國維康信託基金會(Wellcome Trust)神經科學和心理健康方面的主管約翰•威廉姆斯 (John Williams)博士最後表示,此次的研究突出了人類大腦的可塑性,其也促進了我們對於相關觀測結果的思考。未來研究可以繼續延伸,探究因我們成長所引發的大腦結構變化,以及這種變化會否對其他認知功能也造成相當的影響。



中國科技網 2011/10/27 張巍巍

相關連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