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日 星期二

台灣生技育才 有了專屬搖籃

被賦予促使台灣生技產業快速和國際市場接軌,創造台灣發展契機的「台灣生技整合育成中心」 (Si2C),今天在中研院正式成立運作。中研院表示,未來可帶動台灣的生技產業發展有全新的面貌。


台灣生技研發能量很強,但過去無法整合上游研發及下游產業的關鍵缺口,行政院於民國98年宣佈啟動「台灣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設定四大主軸;其中為推動整合型育成機制,提升服務能量,決定設立台灣生技整合育成中心。

這個中心屬於跨部會的生科平台,暫時在中研院溫室大樓運作,中研院院長翁啟惠表示,希望未來國家生技研究園區落成後,生技超級育成中心能進駐。中心又被稱為「超級生技育成中心」,將以新創及輔導公司為主,聯盟或合作為輔,主動積極尋找具商業化潛力的機會,銜接國內外上游基礎研究成果,發揮轉譯之功能,創造商業應用價值。

該中心先以計畫辦公室形式成立,預計一至兩年後轉型成為民營企業,目前由曾任職羅氏大藥廠的生技專家蘇懷仁博士領軍。立法院長王金平、中研院院長翁啟惠、國科會主委李羅權、經濟部長施顏祥及行政院政務委員朱敬一下午都出席開幕酒會。


聯合晚報 2011/11/01 林進修




推手翁啟惠:生技產值破兆不是夢

生技超級育成中心推動辦公室今天成立。全力促成此事的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上午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超級育成中心成立後,將是學術與產業合作的重要平台,未來台灣每年的生技產業產值可望突破兆元大關,為經濟發展奠下另一顆基石。

翁啟惠表示,超級育成中心未來可加強學術和產業間的聯繫,學術界研發的成果,交由產業界去發揮,產業界有些不錯的想法,也可委託學術界研發,相輔相成。

他說,生技超級育成中心推動辦公室首席顧問蘇懷仁,擁有生化及醫學雙博士學歷,且長年在國際知名藥廠擔任研發副總裁,是美國生技製藥產業的指標性人物,在蘇懷仁帶領下,未來生技超級育成中心可從智慧財產、法規及技術核心平台等面向著手,將學術界的研發成果,轉譯為生技產品,帶動另一個兆元產業。

翁啟惠認為,台灣必須先清楚知道自己的強項在哪裡,以及台灣到底適合發展哪些生技產業,他認為研發傳染性疾病、癌症、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治療藥物,比較可能成功。他以十大死因首位的癌症為例,肺癌、乳癌、肝癌及口腔癌,都是台灣研發強項,也有很好的市場,非常適合在生技超級育成中心主導下,成為我國生技產業的重點項目。

翁啟惠強調,生技產業的特色在於創新及研發,台灣自2007年生技新藥發展條例立法後,產生很大動力,目前已有近40家生技公司投入市場,「氣氛都起來了!」

翁啟惠透露,目前國內研發的諸多新藥中,24個產品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40個產品進入第二期臨床試驗,14個產品進入第三期臨床試驗,產業能量相當可觀。以此趨勢,他樂觀認為,未來幾年這些新藥的產值可突破兆元大關,生技產業也將成為繼電子產業之後的另一新興產業。


聯合晚報 2011/11/01 林進修


Si2C開張 生技台灣行動起來


 台灣生技整合育成中心首席顧問蘇懷仁(左起)、國科會主委李羅權、中研院長翁啟惠、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創辦人王金平、行政院政務委員朱敬一等人昨日共同宣佈台灣生技整合育成中心正式啟動。圖/顏謙隆

     「台灣生技整合育成中心」(Si2C, Supra Integration and Incubation Center)昨(1)日正式上路,領軍的生技專家蘇懷仁表示,將以「台灣行」的真實力架構台灣品牌「Branding Taiwan」,而研發華人特殊疾病新藥則是進軍國際舞台的捷徑。

     蘇懷仁指出,SIC將以Branding Taiwan為目標,執行四大主軸工作:一是評估、建構及串連產業價值鏈研發能力、平台及核心設施,使得台灣在特選的疾病及產品種類居亞太領先及領導的地位。二、是建立完整的選題機制。三為成立種子基金。四、是成立生技園區,並以一站式服務(one-stop shop),協助新興業者與學術界研發團隊在需要時,能適時運用平台與核心設施,並連結政府單位窗口及新興公司資金協助及整合服務。

     日前瑞士羅氏藥廠全球技術營運總裁楊育民來台參加生技產業諮議會時表示,台灣應該要主打自有品牌價值,品牌定位不應該只是MIT,而是"X"IT,包括Discovered( 研發)、Innovated(創新)所有由台灣原創及生產的概念。

     蘇懷仁表示,SIC亦將積極主打行銷台灣品牌,而「台灣行」的三大意義是:一、台灣有選題、研發到產品上市的「行」;二是台灣有能力生產的「行」;三是在新藥或醫材打出的全球知名度下,台灣則具備了「行號」的實力。

     蘇懷仁認為,生技產業從頭做到尾的全壘打時代已過去,現在一個新藥研發動輒12億美元,耗時10-12年,這已不太適合藥廠的發展,因此,以安打分階段研發操作,將是醫業界發展的新趨勢,而國內要躋身生技產業強國,一定要有自己研發的新藥,投入研發華人特殊疾病的新藥,則是台灣生醫業打進國際競技場的捷徑。

     蘇懷仁說,華人特殊疾病的資料台灣生醫業最完整,而國外藥廠也不會有興趣,這是國內產業界最值得從開發到完成產品上市的案例,也最有機會成功,是本土煉鋼最佳範本。

     在確立了SIC的方向下,將擔任最高顧問的蘇懷仁昨日也公佈組織架構,現任台大醫學院長楊泮池將為計劃主持人,來自於生技中心的簡海珊為營運長,工研院生醫所的副院長王玲美是技術長。

工商時報 2011/11/02 杜蕙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